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章:忆相逢(1 / 2)

“现在人工做古的水平这么高,什么事情确实都有可能发生。”霍晓玲显然已经对面前的这块玉佩失望了。

依着她的性子,是不是汉代的古玉,她其实并不在意,只要玉质好,她就会买下来。

大概是刚刚摊主那句‘刚刚出土不久’的话,让她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如果这位姑娘想要,五……不!两千就给你!”摊主看霍晓玲已经转身,不由得急了。

两千块,在当时这个年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抵得上普通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当然这对霍晓玲来说不算什么。

“晓玲,就算这不是古董,只看玉的成色,也是物有所值的。”聂老先生在一旁劝说。

我也点点头:“确实如此,这是一块好玉。而且刚刚我们说的话你没有听吗?这块玉,不可能是从汉代的古墓里出土的。”

我到底还是了解霍晓玲的这点小脾气,果然把她劝了回来。

那摊主本来还想反驳我,但是看见霍晓玲回头,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两千,似乎贵了点……”霍晓玲重新拿起玉佩。

“那……一千八?”小摊主试探着询问,他的位置比较偏僻,今天应该还没有开张。

我顺手捡起一旁大概有半尺长的灯台,轻轻敲了一下,确认这灯台是银制的,最底端只有一个圆形的底座,中间是长长的一根银柱子,顶端为圆柱形,同样用银做了一个油碗,与整个灯台融为一体。

“这灯台的造型,确实有些特立独行,不过还是蛮好看的。”我拿着灯台仔细的看着。

摊主都快哭了:“这个东西,也是跟那块玉一样从汉代……啊呸!是我一起从一个人手里收的,他说是从汉代古墓里出土的,不过几位眼力好,如果这位先生喜欢,那就连这烛台一起,一千八,不二价!”

“拿上吧。”我把这小银灯塞给霍晓玲。

霍晓玲狐疑的看了我一眼,但还是打开腰包,数了钱递给摊主,又把玉佩装进腰包,那盏银灯,却因为太大了一些,只能用手拿着。

离开商贩以后,霍晓玲还是忍不住开口问我:“你为什么一定要买这个灯台?”

“这两个都是好东西,它们也确实是汉代的。”我走在一旁,小声说道。

“什么?这不可能!先秦两汉一龙头,这句话确实没错!”聂老先生在一旁听到了我的话,非常的不解。

我却摇摇头:“先秦两汉一龙头,这句话确实没错,但指的只是大多数情况,刚刚我们拿到的这块玉,并非是正统的汉代古玉。《天宝经》当中有一段记载,汉武帝东出泰山封禅,礼成后派遣使者东游海外寻访仙山,两年后使者回归,带回大量玉器金器,造型与炼制手段,与当朝皆有不同。”

“这是你从哪里看来的?我怎么不知道?而且那个使者,不会是害怕被杀头,才故意自己做了些特立独行的东西吧?”霍晓玲提出了疑问。

我笑了笑:“不管当初那个使者是真的在海外找到了仙人,还是如你说的那样自己故意这么做,但是都有一点可以肯定,汉代曾经有过一批与当时朝代主流玉器、金器不同的东西。”

“你是说我们刚刚买到的就是?可是你说的这些话,我怎么能确定是真的?”

不等我开口回答霍晓玲,聂老先生就已经激动的抱住了我的肩膀:“天宝经?你看过天宝经?”

“是啊。”

“这……这是在哪里看的?”聂老先生惊讶的看着我,“我只在一些破损的古籍上看到过一些关于天宝经的记载,传说天宝经六卷,记载了天底下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天财地宝,甚至当朝的人文地理,详尽之处,无所不及!可是这些东西,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已经失传了。”

“我是在我家老爷子的藏书中看到的,为了这,我还差点瞎了。”我指了指自己的左眼。

其实聂老先生只说对了一半。

天宝经当中确实记载颇多,不过古往今来,只有曾经在泰山封禅的六位帝王才会做出一卷天宝经,而且死后经文‘藏于天地’,无人知晓。

老爷子是怎么拿到这些东西的,我不清楚,‘藏于天地’中的‘天地’又是哪儿,我也不知道,但我确定,我在老爷子那里看到的真实真本。

那种阅读时熟悉的感觉,不会骗我。

聂老先生看到我的眼睛以后,就选择缄口不言。

我知道作为一个学者,他非常想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天宝经》,但是很显然,他已经明白了,拥有《天宝经》的老爷子是不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外人看的。

“聂老师,你看这个烛台,有什么特殊的吗?我看也不是那么好看呀。”霍晓玲对着灯台看了许久,显然不是特别的喜欢。

“这是灯台,并非烛台。”聂老先生轻声道,“如果小陈刚刚的说法是真的,那么这东西的价值应该不低,只是《天宝经》他一个人看过,这东西又不像玉那样保值,所以拿到手以后,是值不了多少钱的,只是……”

“只是什么?”霍晓玲连忙追问。

聂老先生狐疑的目光在我和霍晓玲中间打转:“晓玲,你是不是和小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