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的襄阳,至少也得有两万大军,才能有效阻止魏军南下。
“东路若要两路并进,至少需要十万兵马。
“也就是说,咱最少也要征兵四万,才能保证兵力基本足够。”
“切!”
说到“征兵”,众将全都不屑一顾。
在“分田分地、三年免税”的优厚政策下,荆州百姓安居乐业,并有很多人愿意当兵。
加上汉军连连得胜的威名,以及汉军士卒的“生财之道”,荆、益二州别说征兵四万,就算征兵十万也没问题。
“荆州?”
姜维轻笑着摇摇头,“从战斗力与忠诚度来看,我还是倾向于益州兵源。”
“益州就益州嘛!远的不说,就你的广汉郡,一月内征兵四万,应该没什么难度吧?”
马岱比谁都猴急,姜维仍然摇摇头,“我希望的汉军兵士,既要有抢抓俘虏获得赏钱的狼性,也要有复兴汉室的荣誉感。
“咱的兵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一次战斗中勇往直前,才能在绝境中以坚韧的毅力死战不退。”
狼性?
荣誉感?
这些新奇的词汇不难理解,却让众将苦笑不已。
这年头,底层兵卒只为吃饱饭,只为打胜仗获得奖赏,希望能减轻家中负担,哪来的荣誉感?
就算中上层的将领,打胜仗也是为了升官加爵光宗耀祖,也没什么荣誉感吧?
“不,此时的汉军兵士,荣誉感必不可少。”
姜维放下酒碗,擦擦嘴角正色说道:“不论荆州还是益州,百姓们就算不当兵也能吃饱饭,很多家庭还有许多结余。
“如果仅仅是吃饱饭,或者抓获俘虏的奖赏,估计很难让青壮百姓踊跃参军,更难保持战斗中应有的战斗力。”
仔细一想,姜维这话,好像有些道理。
就比如富裕的广汉郡,每家每户都有几百上千铢的结余,都在卯足了劲生孩子,谁还想去参军?
不过,从姜维的面色来看,他好像已经有了“增强百姓荣誉感”的解决办法。
这不,酒席刚散,他马上就直奔皇宫而去。
由于荆州的收复与平定,刘禅在一月前就带领嫔妃,乘着孙尚香的花船沿江而下,说是要去云梦泽游玩。
费祎与董允苦苦劝说,甚至以“枯水期”为由劝说,仍阻不住刘禅的玩乐之心。
所以,此时的成都皇宫,只留下刘璿在监国。
呵呵了,刘璿!
以姜维的太傅身份,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就让刘璿下发了“筹建大汉英雄纪念碑”的诏书。
短短几天时间,益州百姓沸腾了。
半月后,荆州各郡县的百姓,也沸腾了。
诏书上说,自刘备入川时起,所有阵亡的汉军将士,都会由官员撰写传记,名字永载成都的“大汉英雄纪念碑”,万世留名,永垂不朽。
诏书还说,每年清明节,以及大汉北定中原之复兴纪念日,大汉皇帝将携朝臣与各州郡官员,一并前往“大汉英雄纪念碑”祭奠。
诏书中还提到,正在服役的普通士卒,每月都会发放五斛糙米的俸禄。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人在服兵役,家中的妻儿父母就不会饿肚子。
更夸张的是,在刘备入川至去年攻占襄阳期间,所有已经阵亡的兵卒,或者因伤致残无法劳作的兵卒,朝廷都将按月发铢钱与粮食,确保其家人衣食无忧。
在诏书下发之前,姜维与刘璿大致计算过:发放已有的阵亡与致残兵卒抚恤,每年就需要九千多万铢。
现有的十三万兵卒,若要每月发放俸禄,每年又是七百八十万斛——如果折算成铢钱,那就是两万三千多万铢。
如果在前几年,这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天量巨款,朝廷想都不敢想。
而如今,这笔巨款,只是广汉郡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
广汉郡,广汉郡!
自从姜维做了广汉郡守,自从他补缴两年税款之后,朝廷突然就有钱了,而且一年比一年有钱。
坤宁宫的《白蛇传》,足足两年了还没演完——场场爆满,姜维到底赚了多少钱,没人敢想象。
但有的人却知道,每场五万铢的好处费,让刘禅有了五百多万私房钱。
他既没有扩建宫殿,也没有新纳嫔妃,就喜欢吃喝游玩。
按照蜀中的物价,就算他玩个十年八年,这笔钱他也花不完。
况且,他每月都有二十万铢入账。
正是考虑到这些,筹建“大汉英雄纪念碑”、“抚恤兵士”、“普通兵卒发放俸禄”的诏书,刘璿眼睛都没眨。
正如姜维所说,国库的钱若不用来养兵,难道像孙权那样等着割地赔钱?
况且,“三年免税”结束后的荆州,将增加多少赋税?
收复扬州之后,又能增加多少赋税?
北定中原,统一全国之后,每年的赋税又是多少?
刘璿签发的一系列诏书,分明是整兵备战!
消息传到洛阳与建业,曹爽与孙权全都不屑一顾,都认为刘璿有钱没处花,浪费可耻。
但司马懿、陆逊与诸葛瑾,以及两国朝中的有识之士,无不脊背发凉。
如此大的手笔,汉国兵卒一旦上了战场,将爆发出何等战斗力,简直不敢想象!
更要命的是,汉国有连弩,有劲弩,有会爆炸会燃烧的竹筒与瓦罐!
还有战无不胜魏延与姜维,并且,骑兵增加到了一万五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