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得那原本水份过多的枣泥馅已变得细腻油润,锅铲划过有了纹理,变得黑亮亮的。
沈钰知道炒制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往里面均匀地加些绵白糖。
因为枣泥原本就有甜味,加糖的量要比豆沙馅料少上许多,再翻炒一会,红枣特有的甜香就飘散在整个灶间,浓郁甘甜。
闻远吸了吸鼻子,感叹道:“原来枣泥馅料要这样炒制,以前可从没做出这个味儿来过,我还以为是采买的大枣不好的缘故。”
沈钰这边照样用小碟盛起尝了尝味道,觉得可以了,就让他们熄火把枣泥馅料盛出来了。
备好了馅料,沈钰开始准备做糕饼的水油皮和酥皮。
原本开酥的糕饼,要么加黄油,要么加猪油,可是这是寺庙里做素糕饼,只能用素油代替,只不过开酥效果没有那么好就是。
幸而最后还要炸制,可以稍稍弥补不足之处。
沈钰走到面案旁边,把面粉拿出来捻了捻,觉得略嫌粗糙些,不过用来做酥饼反倒正合适。
她做两种饼皮时,特意拿去挑了几个大小不一样的碗过来,分别用来装面粉、素油、绵白糖和水,方便闻远他们记住比例。
这样以后他们自己做时,只要用不同的碗来称量,就可以做出比例合适,软硬适度的饼皮了。
徐厨在旁赞许地道:“姑娘这个法子好,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闻远也在旁频频点头,有些懊恼地道:“我怎么没想出这个法子来。”
“记得当时我初学做饼,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第一次和面和了满满一大盆。”
“最后也没和好,害得全寺的人跟着我吃了好几天的面疙瘩汤。”
“把师父都给气着了,罚我足足担了一个月的水,后来我一和面就先怯了,所以才特别不爱做做糕饼、面食。”
原来如此,看来每个人学厨艺时都有走弯路吃苦头的时候。
言心几人站在闻远身后,忍不住偷偷地笑。
因为只是试做,即没有加入植物染色,量也做得很少。
沈钰按着能做二十个糕饼的量和好了水油皮和酥皮,整理成长方形规整的面皮,放在一旁松驰备用。
她拿过已经晾凉变得有些硬度的豆沙馅料,手上薄薄抹了一层油,开始团一个个大小一样的豆沙圆球。
团好十个后,又团了十个枣泥圆球。
馅料全部团好后,沈钰去洗了手,把面案上的浮粉清理干净,也略抹了些油上去,以防一会擀制面团时粘连。
把水油皮擀制成一大块长方形的面皮,然后把酥皮也擀成一块略厚的长方形。
把酥皮叠在上面,用水油皮包起,再轻轻擀开,然后同方向又卷叠一次,就卷了起来。
卷成长长的一条圆柱形后,用刀均匀地分成二十份。
用手轻轻按压成圆面片,拿过一个团好的馅料,用手轻轻推着包成一个圆球,收口朝下,放在一边,这样一个花酥糕饼的饼胚就做好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