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0章:天宫现(2 / 2)

我留意着宫殿的每一个细节,这宫殿庞大异常,中间亭台楼阁无数,穿越数十座大山,山顶山下,各有不同风景的楼阁。

如果按照正常的比利还计算的话,这座庞大的宫殿群,竟然有数百里的长宽!

这可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紫禁城是一个长方形的宫殿群,它最长的地方,也不过两里地而已,宽度的话,也就一里多。

如果算面积,再做一个乘法,我面前出现的这个宫殿群,将是紫禁城的一万几千多倍!这是难以想象的建筑规模,纵观整个中华史,也确实只有一位帝王有这样的魄力以及人力去做这件事!

那就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本国男丁皆披甲胄,其他大小诸侯国的男丁,就都成了劳役、苦役!这是其他任何朝代都做不到的,其他帝王这么多,就会直接引起导致灭国的起义。

但是秦国可以这么做,在他最开始统一六国的那些年,他国男丁并未从心理上接受自己是秦国的子民,这样的心理状态所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等于他们在心底里承认了自己亡国奴的身份,被奴役、被差遣,那是理所应当。

只有在这种大坏境下,才有可能征集庞大的人力做成如此大的一个宫殿群!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云清姑姑曾经提到了那首‘阿房宫赋’。是啊,也只有历史上所记载的阿房宫,才能有如此的规模!

这一刻,我彻底相信了云清姑姑的推断。

因为我已经注意到,在这庞大宫殿群的中心,有一个地方的尸气聚集的尤为浓郁,好似一颗巨大的珠子。

但也因为这里的尸气太过浓郁,我一时间也辨认不出那究竟是什么。

不过在这珠子状建筑的下方,却有着数之不尽的台阶。

“青龙台,那就是青龙台!还有……”

我轻轻闭起眼睛,再睁开眼,纵观全局。

有些时候,如果着重去看一幅画的某一个点,往往就会忽略了一幅画的整体布局,我相信我刚刚就是那样。

现在既然我已经看清楚这宫殿群,知道了它的模样,也见识到了青龙台的所在,那么就要看看这‘覆压三百余里’的宫殿群的全貌!看看它的格局!

可是这一看,顿时就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全身都开始不住的打颤,以至于险些没有守住身上的‘炁’。

这整片宫殿群的布局,占据了数十座大山,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清点究竟有多少座山,可是那每一座山,联合起来,竟好像是一条盘踞的巨龙!龙头正对青龙台的位置!

青龙台,升仙台,成仙是逆天之事,要想成仙,又何止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么简单?!

这阿房宫下,不知道埋下了多少徭役男子的尸体,而在这阿房宫中……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这段看似华丽的文字,看似奢华的生活,其实背地里真正描写的,却是一段悲哀恐怖、凄惨至极的历史。

青龙台下千千万苦役尸体,堆积成山;青龙台山,却是万万千粉黛佳人,英雄才子的埋骨之所。

看似奢华的生活,实则是成为祭品前的洗礼;看似巍峨的宫殿,同时却也是一个永远无法逃出去的牢笼。

困在此地数十载,不得见,实则更不得出!

即便原来在与云清姑姑交谈以后,我就专门找来这篇《阿房宫赋》时不时的读来研究,也有过自己的猜想,可是当事实一切都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依然有些无法接受。

有时候历史上一些惨绝人寰的景象,换到史书上,也不过只是短短几行字而已,甚至一句血流成河便可概括。

可是真实的历史,要残酷的多。

更有一些连史书都不敢记载的东西,被其他一些文人墨客用别样的方式描绘出来,却又几千年没人能窥其真意。

这篇《阿房宫赋》,我相信就是这一类的文章。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亦不甚惜’!

短短几个字,有怎么能忘后人尽数理解那倚叠如山、弃掷逦迤的宝物的去向?怕是只有‘封禅而填之’这样的事情,才能真正让这些绝世的珍宝消失吧?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后世人,往往不明白楚霸王项羽,这个明明有着称霸之熊心的人,为什么要火烧阿房宫。

敢自称霸王的人,都是相当的自傲,而且自视甚高。这种人若是看到一座前无古人的庞大宫殿,没有理由不占据,没有理由不搬进去住!

可是汉高主刘邦先看到了这传说中的阿房宫、青龙台,他逃了,把这个地方让给了项羽。

项羽来到以后,更明白自己已经中了汉高主的诡计,他不绝称霸天下之心,要想断绝这青龙台对江山的影响,便只能杀尽嬴氏族人,用他们的鲜血来让这冤魂满满的三百里宫殿超脱,自封‘霸’字,来独抗先秦戾气!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史书上写的更加让人无法接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