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说的不是笑话,刘禅确实下了这道圣旨。
如此奇怪的圣旨,少不了姜维的功劳——他给刘璿的洗脑,有了初步效果。
那是一个多月前,给刘璿讲“姜太公”的那天,因为授课时间特别长,引起刘禅的好奇。
其实,那天张皇后离开后,姜维另花了许多时间,再三叮嘱刘璿严守“姜太公故事”的秘密。
刘璿没忘姜维的叮嘱,确实遵守了。
刘禅问起此事时,他只是大讲“国以民为本”的道理。
姜维又在教他“为君之道”,刘禅暗自欣喜。
可能是一时兴起,刘禅问起“如果增加汉国的人口”。
刘璿稍加思索,没敢提“废除三年守孝”,而是向刘禅建议,鼓励百姓早娶妻多纳妾。
能有这样的建议,其实跟他的“军中见闻”有关。
准确来说,是受了关索的启发——汉军撤回永安时,关索的四位夫人全都有了身孕。
短短一年时间,四个妻妾就增加四个孩子,如果再来两年,岂不就有八个?
如果全国百姓都这样,等到十七八年后,汉国的人口岂不要增加好几倍?
这种几何式的增长方式,刘禅与刘璿算了一整晚。
张皇后、王贵人和李贵人也在帮忙计算,还是没算出十七八年后的人口数量。
太多太多了,都在怀疑算法不对。
不过,鼓励百姓“早娶妻多纳妾”的建议,第二天就在朝上议论开来。
这其实是件大事,牵涉到礼制问题。
就比如,春秋时期开始的《礼记》有规定:“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也就是说,哪怕贵为天子,纳妾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当然,不管天子还是后来的皇帝,对此充耳不闻者不在少数。
自武帝时起,对各级官员的纳妾数量也有了限制: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功臣,最多只能有一妻八妾。
官员品级越低,允许纳妾的数量也就越少,到了最底层的“庶人”,也就只剩一妻了。
当然,对这项礼制充耳不闻的官员,不在少数。
在民间,庶人百姓中的“富户”纳三五个妾,也不在少数。
刘禅试着在朝上提出此事,没想到,满朝文武一致赞成“废除旧制”。
想来也是,文武百官全都出身士族之家,家里有的是钱。
别说三五个妾,纳三五十个也不成问题。
唯一的阻力,可能是家中正妻的反对。
如果有圣旨,那就不一样了。
至于庶人百姓嘛,由他们去好——有钱的想纳就纳,没钱的让他纳也不会纳。
当然,这道圣旨只是“指导性意见”,不具有强迫性。
为弥补这个不足,刘禅在刘璿的建议下,颁布了另一道诏令:益州八郡,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人口数量;
其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郡,如果其办法适用于全国推广,如果能迅速增加全国人口,郡守可封为“公”,子子孙孙永远世袭。
这条诏令一出,朝中和地方官员无不震惊。
公!
“公、侯、伯、子、男”五爵,自周朝延续至今,能封“公”者寥寥无几。
就连刘禅的相父诸葛亮,也只是封的“侯”,而不是“公”。
此时的大汉,延续了不封“异姓王”的祖制,“公”爵就成为异姓功臣的最高爵位。
这条诏令,是在大军出发前十天颁布。
姜维看后,一笑置之。
他还是喜欢存金灿灿的金子,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