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24章 核实(1 / 2)

“姥爷,我们过得很好,您不要担心”白娇娇没有回答杨老爷子后面那个问题,因为她也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姥爷,您现在身体怎么样?”

“我身体好!好孩子,你再叫我一声。”

“姥爷!”白娇娇半点不吝啬,笑着叫了一声。

“哎——”杨老爷子心里头高兴,拍拍白世波,“你也叫。”

白世波乖乖听话:“姥爷。”

杨老爷子这才放开两人,从夹克里头拿出两个红包来,可不薄。

“姥爷,这怎么行。”白世波马上拒绝了。

“我既然是你们的姥爷,给你们发个红包又怎么了。”

杨老爷子虽然吃过不少苦,但身体非常硬朗,他看着两个孩子油光水滑的,心中也放心很多。

他今天早上听杨长平说他们是从农村来的,还很担心他们。

杨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也知道农村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他见白娇娇和白世波这样,便在心中安慰自己,杨安当年的日子过得也是不差的。

杨风林朝杨老爷子伸手,也叫了一声:“姥爷!”

杨长平:“……”

一脚踹过去,杨风林立马老实了。

本来还有点伤感的氛围,让杨风林给搅和没了。

杨老爷子一向话少,好在杜英是个和气的儿媳和舅妈,在一边一直催促着白娇娇和白世波吃水果,倒是没有冷场。

杨长平看着白世波在一边直挺挺地坐着,欣慰道:“世波啊,你要不然这样,我让人给你动一动,调到安全局来,我们这边待遇不差,也不用成天做一些危险的任务。”

白世波道:“不用,舅舅我想靠自己往上爬,请您相信我,我不会给我爹妈丢人的。”

杨老爷子道:“你瞧瞧,这性格跟他妈当年一模一样。”

杨长平对待杨风林惯了,就想像培养杨风林一样培养白世波,白世波的话让杨长平更觉得杨风林是个不争气的。

杨老爷子还道:“你就教育不出个好儿子。”

杨长平瞪了杨风林一眼

杨风林:“……”我是第一天这样的吗?

不过白世波的一声舅舅还是叫的杨长平心里熨帖坏了:“舅舅没有别的意思,我是怕你现在干的事太危险了,你看看你现在一身的伤,你被调过去那个部队,精英是精英,不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以后的任务只会越来越艰险。”

“舅舅,我不怕!我知道家里还有人在等着我,所以我会小心的。”

杨长平在白世波身上看到了一点自己当年的影子,难得笑了笑。

杜英听白世波的话,有些误会了:“世波啊,你现在成家了没?”

今年杨风林二十二,杜英最担心的就是杨风林的姻缘,这小子成天跟齐云新混在一块,也不知道去亲近亲近小姑娘,她本来儿子就生的晚,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呢。

她以为白世波有家室,就挺羡慕。

“没呢。”白世波还有点害羞。

杜英一听,嗐,两个光棍。

杨风林在一边完全不知道他妈愁的什么:“妈,三哥没结婚,但是我姐结婚了,跟她一个学校的大学生呢!”

“你怎么知道的?”杨长平问道。

“我姐告诉我的啊。”

“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没跟我们说?”

杨风林不明白了:“又不是她现在结婚没叫你,都结了好几年了,算什么大事。”

白娇娇也这么觉得,毕竟她这个岁数结婚很正常,算不上什么惊天大事。

一边杨老爷子也嫌杨长平一惊一乍:“你吼人家风林干什么。娇娇,今天怎么没带女婿一块来啊?”

“他跟着他的老师出差了,还得一个月才能回来呢。”白娇娇道。

“出差?他不是学生吗,怎么还出差?”杜英一听,这肯定是个受老师器重的,他们家全不是上学的料,所以很崇拜读书人,“跟着老师出去的?”

“对,不是去年年底说要在那边弄经济特区吗?他这个学期都跟着老师往南边走了两趟了。”白娇娇回答道。

“哎哟,是这么大的事啊。”

去年年底的改革,简直是大轰动,都可以说是变了天。

大家伙一听,更觉得沈衡是个有本事的,先入为主就对这个外甥女婿很满意。

就杨风林一个人替齐云新可惜,人家这么优秀,他兄弟是真的没指望了。

就这条件,就算俩人闹离婚,他爹妈也得帮忙劝和啊。

“他就是去帮老师打打下手的。”

“他老师是谁啊?”

“简绍老师。”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不关心这个,还真不认识。

不过也没事,分隔这么多年,他们有的是话要说。

中午的时候,杜英让杨风林去饭店买点菜带回来吃,她的手做菜还是不太方便,杨长平又实在拿不出手,花点钱买方便。

杨风林走了之后,白娇娇见杨老爷子正在跟白世波讲部队里的事,便对杨长平道:“舅舅,我有个事要跟你说。”

“什么事?”杨长平认真了起来,这可是他外甥女第一次跟他说事情,他可得好好听。

“关于我妈为什么会跟我爹走了的事。”白娇娇话一落,杨老爷子也看向她。

“当年我妈以为你们都牺牲了,才会想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后来也是她性子倔,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丢人,没有跟你们联系。”

杨长平皱眉:“她为什么会以为我们牺牲了?”

白娇娇从包里掏出一个新的信封,从里面又夹出一个很破旧的信封来:“当年她是接到了舅舅们全部阵亡的消息,还有姥爷亲笔写下的遗书。”

白娇娇将那封白志满寄来的遗书放到了杨长平面前,却被杨老爷子抢了过去。

他一边拆一边自言自语:“我什么时候往家里写过遗书?我不要命,还想让安子多活两年呢!”

远在战场的父亲往家里寄遗书是个什么概念,杨老爷子打了一辈子仗他能不知道吗?

更何况,他带着三个儿子上战场的时候,杨安是个什么情绪他一清二楚,怎么可能人还没死,就先寄遗书回家呢?

杨老爷子打开遗书,上头却是他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