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声将王文佐从烦躁中拉扯了出来,他看到一个唐军校尉从跳板上下来,点了点头:“不错,真是在下,你是?”
那校尉确认了王文佐的身份,赶忙叉手行礼:“在下薛黄裳,受命送二位倭国通译上岸!”
“倭国通译?”王文佐目光越过那唐军校尉,看向跟在他身后的两人:一个是身着褚衣僧袍的和尚、还有一个头戴展脚幞头,青色圆领短袍,腰挂障身短刀,一副文官打扮。这两人看到王文佐,赶忙躬身(合十)行礼,齐声道:“贫僧定惠(在下伊吉连博德)参见王参军!”
“二位免礼!”王文佐虽然心情烦闷,但也不至于向两个初次见面的倭国通译发火,便向薛黄裳问道:“这两人是怎么回事?此次统领援兵的主将是何人?他在哪里?”
“此番统军的主将是右威卫将军孙仁师!”薛黄裳答道:“由于途中遭遇倭船的缘故,孙将军所在的船只受损,所以停在一处小岛修理,舟师大队还要晚来一两天,先到的是前队!”
“什么,你们途中遭遇了倭人船队?”王文佐大吃一惊。
“不错!”薛黄裳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据俘获的倭人说,他们属于倭人的中军,共有近两万人,也是倭人的最后一支派往百济的大军,与百济人汇合后,就要合兵一处,进攻泗沘城了!”
“还有这等事?”王文佐神色大变,据他先前从熊津城外那次伏击战中的倭人俘虏口中获得情报:前往百济支援叛军的倭军只占倭国派往半岛全部兵力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倭军是从海上进攻新罗国南部,即“任那四郡”,这也是倭人整个战略计划的首要目标。如果薛黄裳所说的属实,那就说明倭人已经将其首要目标修改为协助百济人击败唐军复国。
“那船上一共有多少兵士?”
“共有八千人!”
“八千?”王文佐看了看左右,压低声音道:“怎么都是些老弱?各军府的青壮呢?”
“回禀王参军!”薛黄裳叹了口气:“邻近几个州的军府已经无兵可以征调了,这些都是临时募集来的,所以才这个样子!”
“临时募集来的?伱是说这些人连军府都不是?”
“不错,基本都是各地的浮浪,下户!”
“什么?是浮浪、下户?”王文佐不禁眼前一黑,险些摔了个踉跄,所谓浮浪,就是当时没有自己田地的流浪汉、乞丐;唐代将百姓依照财产多少分为九等,其中上上户﹑上中户﹑上下户和中上户四等作为”上户”﹐中中户﹑中下户和下上户三等作为“次户”﹐下中户和下下户二等作为“下户”。换句话说,这些临时应募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显然不可能在平日里接受军事训练,身体素质也无法和府兵军户相比。
前几天韦伯在讨论区里看到有人发言说武后杀了几茬士族,加速世家门阀退场。我想说几句,中古社会世家门阀并没有垄断暴力,而是垄断了知识。要建立帝国,掌握最强暴力的皇权就不得不与世家门阀妥协,给予其各种特权,换取知识分子为其效力。为啥世家门阀能垄断知识呢?因为活字印刷术没有出现之前,知识传播和存储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只有极少数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家族才有能力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弟,普通人哪怕有很高的才能,他也很难获得教育学习的机会,社会上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属于世家大族的。换而言之,除非社会上有足够的知识分子来取代世家门阀,对士族屠杀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屠杀会让社会动荡,让知识传播的成本更高,最后当战乱结束,幸存下来的士族手中的知识会更值钱。比如八王之乱里杀掉的世家大族肯定比武则天杀得要多得多,打击了士族门阀吗?北魏拓跋因为国史案将清河崔氏几乎灭门,然而没过几年孝文帝就得乖乖的汉化,和河北士族分享权力。武后的确杀了不少大臣,用了不少寒人,问题是她用士族和用寒人的用法一样吗?上官婉儿、狄仁杰、宋璟、姚崇是怎么用;来俊臣、薛怀义、周兴、张氏兄弟是怎么用?读历史还是要动脑子,而不是一味求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