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5章 秦刻石文1(1 / 1)

秦惠文君始称王,树立秦国大栋梁。嬴政蓄势扫六合,号令天下拜始皇。

“老汪,太阳快落山了,我和老金准备回去了。今天下午谈的很高兴,咱们改天再约。”章毅看着窗外的太阳已经渐渐西沉,深秋的秦岭在落日的余晖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绣了金丝般的披风,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崇高感。

“你们急什么,我已经让后厨准备了晚上的饭了,咱们接着聊,等下就在这里开吃开喝。”老汪站起来给两人发烟,劝说晚上一起吃饭。

“我们已经聊的差不多了,还是改天再约吧,我晚上得陪老婆吃饭。”章毅感觉聊的差不多了,单纯是吃饭的话,就没意思了。

“你感觉聊的差不多了?其实我还一件新发现没说,而且是与石鼓文有关的哦。”老汪先反问了章毅一句,然后又放出了一个石鼓文相关的饵料,不怕他们不留下吃饭。

“老章就是个妻管严,他要走就走他的,我留下听听你的新发现。”老金顺着老汪的话涮老章,看来章毅也走不了。

“你不开车走,我自己走回去啊?我也要留下听听老汪的新发现。”章毅还是很会就坡下驴的。

“都不走了?”老汪以胜利的姿态反问面前的两个好基友。

“你们赶快说说新发现吧。”两个好基友直接回怼了一句。

“好吧,我直接开说:古代由于技术落后,没有办法很好且长久记录重要事件。于是就通过石刻来完成,你们在研究的石鼓就是个例子。其实在秦惠文王制作石鼓后的几百年后,他的后辈也做石刻记功的事情。”老汪一边抽烟一边说起了秦惠文王和他后辈刻石记事的话题。

“秦惠文王后代刻石记事的多了,这有什么奇怪的?”老金吐了一口烟说。

“老金说的对,但这个与其他的不同,因这个刻石鼓后功的人是秦始皇。刚好与他先辈秦惠文王响应,一个称王制作石鼓,一个称帝刻石记功。”老汪回答了老金的问题。

“哦,原来如此啊,那你给咱们说说秦刻石的故事吧。”老金若有所思的吸着烟。

“这些资料,我也是从网上看到的,感觉与石鼓文有关,所以我就记下来了。”老汪解释了他关注秦刻石的原因,然后就说起了,关于秦刻石的相关资料和故事:

秦刻石是我国古老的碑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德和昭示万代而刻写的。秦始皇共有七处刻石,分别称为“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和“会稽刻石”。这些刻石大多毁损无存,经考证属于秦代原刻的仅存“泰山刻石”和“琅邪刻石”残石。其中,“泰山刻石”仅存二世诏书10个字,又称“泰山十字”,现存于泰山脚下的岱庙内;“琅邪刻石”也已大部剥落,仅存十二行半,八十四字,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七刻石碑文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有六篇,“绎山刻石”有记载,但无碑文。刻石大多有摹拓本传世,各传本碑文与《史记》所载略有不同。

在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碑刻无疑是秦代的李斯小篆。它刻于公元前209年,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鲁迅誉之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其道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正因为它举世瞩目,被视为珍品,才引来它一段非凡的经历。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二世胡亥之命所刻,立于岱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

此外,《史记》中还记载了秦二世在秦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诏书于其旁的事迹。秦二世诏书全文七十九字,字体与七刻石相同。它们相传均由秦相李斯以秦统一六国后通行的秦文(秦篆体)篆写而成。秦七刻石为始皇颂诗,除个别字句外,均为四言韵文:多三句一韵,“琅邪刻石”为两句一韵。二世诏书为无韵之文。秦刻石对后世文学作品和碑志文都有一定的影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