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3章 立国大唐,建元昭武(1 / 2)

新朝立后之事,依然是新帝陈怀安即将举行的登基大典中,最为神秘的一个环节。

除了他本人之外,外界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即便是当朝太后徐若云,也拿不准陈怀安的心思,悬念将被保持到最后时刻。

也正因他一直未向外界透露立后的消息,也让刘书君和月绮罗分别所代表的幽云十六州利益集团,和西域三十六国利益集团,在新帝陈怀安的登基大典之前,保持着表面上的克制,金陵城内也是一片祥和。

但,谁都知道这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以至于龙城内卫副指挥使罗玉成,也不得不加派人手盯紧各方势力,以免在新帝的登基大典前后再生事端。

旧历腊月二十九这天,新帝陈怀安在太和殿宴请了各国使臣;

新历正月初一,依旧是在太和殿内,陈怀安再次设宴宴请了朝中文武,君臣把酒言欢,共同期待三日后的登基大典。

接连两日的宴请结束之后,陈怀安便开始了为期三日的斋戒,从正月初二到登基大典当日(正月初四),以示对上天的虔诚和敬畏。

斋戒期间,不仅需要沐浴更衣、斋戒素食,还将在礼部和太常寺的统筹安排下,进行一系列的祈福和祭祀活动。

关于新朝国号,经过满朝文武的反复论证,最终在新帝陈怀安的拍板之下,国号被确立为唐。

立国大唐,建元昭武!

立国大唐:

之所以没有选择晋和明为国号,是因为陈怀安在反复权衡、考量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顺应他穿越前所在的历史位面,将国号确立为唐。

再有就是,在陈怀安的印象中,历史上的“大唐盛世”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无论是政治上的完善科举制度,推行三省六部制的施政措施;

还是经济上的丝绸之路贸易繁荣、海外贸易不断扩大;

亦或者是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昌盛与创新,所涌现出来的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还有在绘画、雕塑、陶艺上所展现出来的显着成就(如唐三彩)等;

再加上大唐盛世时科技与思想的进步,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大唐盛世时期这一系列的空前成就,都与作为开国之君登上帝位的陈怀安,在治理国家和施政措施上不谋而合。

所以,最终还是陈怀安站出来一锤定音,确立了新朝的国号。

建元昭武:

昭武,是陈怀安立国大唐后的年号,昭武大帝即陈怀安。

“昭”字意味着光明和美好,表达了一种期望和明亮的意象;

“武”字则代表着勇猛、刚健、威武有力,与“文”相对,体现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时间终于来到新历正月初四,新帝陈怀安举行登基大典的日子。

陈怀安的登基大典和祭天仪式,无疑是新朝最为庄重且盛大的仪式,更是番邦属国万国来朝的日子。

这一天,注定会在大唐的史书记载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辰时不到,偌大的金陵城中便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从金陵皇城到紫金山的沿途,早已经有披甲带刀,全副武装的京师御林军站岗警戒,警戒线之外,则是彻夜等候的文武百官、四方来使和金陵城中数以万计的百姓。

众人皆翘首以盼,等待着前往紫金山登基祭天的队伍。

晨光破晓,天边泛起的金色晨光洒向金陵城内外,笼罩在紫金山山巅,伴随着皇城城墙上响起的鼓钵号角之声,新帝陈怀安所率领的祭天队伍,沿着既定的祭祀路线,浩浩荡荡的开出皇城,直奔紫金山。

值得一提的是,刘书君、月绮罗二位公主,皆穿着大红色的凤袍盛装出席,乘着龙辇分列新帝陈怀安左右。

辰时三刻,吉时已到。

身穿龙袍,头戴冕旒,手持玉圭的新帝陈怀安,在太常寺祭司的指引下,威严而庄重的一步步登上设立在紫金山巅的祭台(天台)之上。

在陈怀安的面前,一座象征着新朝开元的巨大铜鼎已经被点燃了熊熊烈焰;

在他的身后,是数以万计身披重铠手持利器的龙城大军将士,以及穿着朝服神色庄严肃穆的文武百官。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紫金山天台之上,那一道金色的欣长身影。

万众瞩目,或许就是此刻对陈怀安的处境最贴切的形容。

都说人在走向成功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是眩晕的。

此时的陈怀安,眩不眩晕不知道,但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却是他即便想要竭力压制也压制不住的。

他回想起自己穿越前后的种种经历,再到而今于紫金山上封禅祭天登基称帝,成为执掌天下的一代帝王,总觉得这一切有种不真实的梦幻感。

但,这一切却又是真真切切的正在发生着。

天坛之下,太后徐若云端坐在椅子上,目光慈祥的望向天坛之上,看着大儿子陈怀安顶天立地的身影,终于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她身边,身穿大红色凤袍,将三千青丝盘起以发簪固定的两位公主,也是含情脉脉的看向天坛,温柔似水的目光跟随着那一道欣长的金色身影所移动。

自古美女爱英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二位公主也未能免俗。

此时,看着自己爱慕的那个奇男子,一步步登上象征着九五之尊的天坛台阶,在天下人的瞩目下登基祭天,两位公主也是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爱慕的男人感到开心。

至于,登基大典的最后,是被册立为新朝皇后还是贵妃,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距离太后和二位公主稍远的位置,则是站着三代晋王陈龙象、龙城兵马的两路副元帅常遇春和陈庆之,还有以勇武将军庞先楚为首的一众龙城破虏军将领;

这些跟随新帝陈怀安,以八千破虏军于封地龙城起兵靖难,并最终见证了当初的晋王世子一步步成长为新朝开国皇帝的破虏军将领们,俱是热血涌动,兴奋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