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9章 道玄还至宝(1 / 2)

道玄离去商军大营,踏云而行,意态从容,似乃凌风而逝,直上青天。

双目如炬,观天际浮云,心中自有一番壮怀,悠然披霞,随意而游,余音缭绕。

从容之间,仿若与天地之间共舞,渺视尘世纷扰,心中波澜不惊。

不一时,已至仙山之巅,首阳山巍峨屹立,光辉灿烂,岩石挺拔,青松苍翠,仿佛在遮蔽一道光明。

此间乃大罗宫玄都洞,是老子所居之所,四周钟鸣鼎食,清气袭人,尘世杂念皆远去,心境顿然开阔。

道玄挥袖而下,轻踏山石,步履如风,神情中透出几分向往与敬仰,仿佛在与古圣同颔,心灵相通。

玄都洞内,异彩纷呈,八景宫稳矗其间,仙境非常,景致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琼楼玉宇,琳琅满目,香风袭人,水石清音,风光旖旎,宛如人间仙境。

道玄驻足,轻吸灵气,目光流转,好似品味世间万象,每一处景致都令他心生向往,内心感悟愈加深厚。

他环顾四周,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此地果然是人间仙境,峥嵘卧云海,闲情可乐游。”

语气中满含对道教法门的敬仰与珍视,神情温和,微露笑意,仿佛在和山水对话。

心随景动,似乎能够感受到天地之气四溢,德音绕梁。

道玄在此地徘徊不已,尽情晤对,悠悠之情,似于忘我,漫步其中,若在飘渺云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安详。

他心中暗自思忖,求道之路,虽远尚长,但此刻已是种种福泽与赐予,令人心怀感激,流连忘返。

话说道玄至玄都洞,见上面一联云:

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

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道玄正望着宫前对联,双目流光溢彩,心中已是赏心悦目。

忽见玄都大法师自宫内步出,神态端庄,见道玄,立时双掌合十,稽首见礼,恭声问道:

“大师兄到此,有什么大事?”

其声调和,流露出对道玄的尊重,眉宇间尽显道家风范,恰似云间清风,绰约而至。

道玄返回礼仪,轻轻打稽首,态度恭敬,语调柔和,答曰:

“道兄!今无甚事,也不敢擅入。只因封神大劫之事……”

言语中透出慎重与审慎,目中闪烁着几分忧虑,似是长久思虑。

愈加重视此劫之严重,神情间也隐含诸多未言之事。

道玄继续道:“特来见大师伯,敢烦通报。”

其言虽简,却重如千斤,流露出弟子对师长的恭敬与虔诚,犹如清风送爽,意欲传达心中之切盼。

玄都大法师闻言,面色一凛,知此事非同小可,忙转身入宫,至蒲团前行礼,整肃心神,启言道:

“道玄师兄宫门外听候法旨。”

其声沉稳,神态严谨,恰似风雨将至,表明此事之重大,绝非寻常。

此时,老子听闻,微微颔首,运气凝神,朗声道:“招他进来。”

言语中带着慈悲与威严,似道理之音,回荡在仙宫,令四周仙气更为升腾,众人静默,皆知这番话语的重要。

道玄应声而进,步履轻盈,倒身下拜,肃然道:

“弟子愿大师伯万寿无疆!”

其语长久恭敬,诚心至极。

老子微微颔首,目光如炬,凝视道玄,沉声问道:

“你来此何事?”

其音端庄,宛如大海涌涛,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慈祥的威严。

道玄恭谨地回答:“特来送还大师伯之宝。”

言辞间恭敬,不敢稍有怠慢,眉宇中带着几分恭顺,心中了然此行之重要,似承载着无形的使命。

说罢,缓缓取出太极图,双手捧至,细心递给老子,动作轻盈而稳重,似乎每一寸都是对其宝物之极大敬意。

太极图伴随灵气,光华流转,若隐若现,祥瑞之象。

老子见之,见图归位,不由叹息,轻声而语:

“封神之中,我本应下山两次,今太极图失落之厄已然解决。”

其语间透出深思与释然,似在回忆往昔,神情淡然,心无挂碍,宛如云自在,气度非凡。

“日后下山我自有处置。”

老子言简意赅,语气中自有一股从容与淡定,仿佛对未来的安排早已胸有成竹,毫不挣扎,心内自在。

道玄闻言,心中大慰,恭声应道:“弟子明白。”

语调温和,神态恭敬,目中闪烁着感激之光,觉得如释重负。

随即不敢迟疑,谨慎将太极图交给玄都,紧随其后恭送老子的怀抱,心中满是虔诚与感恩。

行礼告辞之际,面露诚恳之色,躬身而出,言语间流露出内心之敬畏:

“弟子告辞,愿大师伯平安无恙。”

其声清晰,慢慢收回双手,脚步轻轻,却不敢大意,心中铭记今日教诲,似乎在心中暗自立誓,未来必需乘道而行,继承法脉。

道玄边走,边回首望去,心满意足,似乎已明白修道之道,身影渐隐于青翠山影之间,回眸再三,带着满心敬意,逐渐消逝于山林之中。

且说广成子与众道友共议破阵之法,众人齐聚,气氛凝重。

广成子端坐于上,目光如炬,声色峻厉,言道:“此阵乃左道旁门,深奥莫测,然既有真命,自然安妥。”

其声醇厚,宛如钟鸣,令人心向往之,众人聆听,神情聚焦,未敢稍有怠慢。

言未毕,杨戬一旁细听,蓦然启言,向姜子牙道:

“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来到此地。”

其语中透出一股尊重与敬仰,仿佛在传达神圣之信,令众人立刻精神集聚,心有所备。

姜子牙闻言,立马起身迎接,面色恭敬,行礼毕,恭声道:

“道兄今到此,有何事见谕?”

其态度诚恳,眼神中满是期待,似乎早已预感来者之不凡。

黄龙真人面含微笑,神态自若,语气温和而坚定:

“特来西岐,共破十绝阵。方今吾等犯了杀戒,轻重有分;众道友咫尺即来。”

其言语中透出一丝苍凉,似在传达天命之重,令人动容。

“此处凡俗不便,贫道先至,与子牙议论。”

黄龙真人继续道,言语中透露出对众人安危的关切,素袍轻垂,宛如云间游仙,举手投足间自有高人风范。

“可在西门外,搭一芦篷席殿,结绿悬花,以便三山五岳道友齐来,可以安歇。

不然,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黄龙真人一言至,此番话语如春风化雨,义而辞之,众人皆点头称是,心中暗自神往。

子牙闻言,神情凝重,立刻传令:“着武吉起造芦篷,安放席殿。”

言辞果断,语调铿锵,显示出他作为领袖的气魄与决心;

又命杨戬:“在相府门首,但有众老师至,随即通报。”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统治之才。

广成子对姜子牙曰:“吾等不必在此商议,候造篷工完,篷上议事可也。”

其语简练而真切,似有云淡风轻之姿,表明无需再作烦弦,静待时机。

话非一日,时光荏苒,武吉来报工完,声音响亮,面露欣喜,气氛顿时活跃,内外坊间,频频安逸。

众道友互相交谈,气氛渐浓,喜迎各路神仙的光临。

姜子牙与众位道友、弟子俱出城,以待盛筵,唯留武成王掌司府政。

彼时,天色未晏,子牙已上了芦篷,心中默念,铺毡布地,悬花结彩,精心布置,只为有缘道友来至,款待之余,亦可共商大计。

道士之道,势必应天顺人,诸仙圣自不绝于耳。

先到者为太华山云霄洞赤子,神态潇洒,气宇轩昂;

继而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仙风道骨,气度不凡;

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踏云而来,神情自若……众道友陆续而至,仿佛蓬莱仙境,光辉四射。

后入者释成佛,贵气流云,知性绝伦;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英姿勃发,周身自有灵气;

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稳重如山;

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随即成普贤菩萨,慈悲光照,神态温和;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化作观世音大士,面含恩泽,众生所祈;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非凡卓绝;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调和人间与灵界;

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卓尔不群,清逸无为。

姜子牙见众道友云集,心中感佩,迳往迎接,面现欣喜,一个个道友皆赋高风,互致礼节。

场面温馨,欢愉之气弥漫开来。

而后,姜子牙盘坐于芦篷之上,众道友悉数就座。

此时内有广成子执掌议事,缓缓言道:“众位道友,今日前来,兴废可知,真假自辨。

子牙公几时破十绝阵?吾等听从指教。”

语调庄重,语气虽温和,却渗透着紧迫之意,直击道场之核心。

姜子牙闻言,心中一震,瞬时魂不附体,恭敬欠身,语含谦卑,答曰:

“列位道兄,料不才不过四十年毫末之功,岂能破得此十绝阵!

乞列位道兄怜姜尚才疏学浅,生民涂炭,将士水火,敢烦哪一位道兄,与吾代理,解君臣之忧烦,黎庶之倒悬,真社稷生民之福矣。

姜尚不胜幸甚!”

其音调恳切,恍如泪语,双目中尽显诚恳之意,表情中满含苦楚与不安。

广成子微微颔首,神情凝重,言道:

“吾等自身难保无虞,虽有所学,不能克敌此左道之术。”

其语调沉稳,面色凝重,显得对局势的复杂与险恶之感,似乎也在期盼一个定论与指引。

彼此纷纷推让,气氛渐显紧迫,众人尽显关心与敬仰,神情中流露出道家之理与友爱之意。

正讲之间,忽见半空中有鹿鸣之声,异香满地,氤氲缭绕,宛如仙境。

天际浮现一道霞光,随之而来一位道人,跨鹿乘云,香风袭袭而至,令人神清气爽,众人无不侧目。

彼时,众仙见状,纷纷下篷而出,心中铭记道义,齐心迎接,行礼恭敬,面露欢愉之色,直待上篷。

道人一落下,神态闲适,眉宇间似乎蕴含无尽机缘,温文而雅,乃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

燃灯见众人齐聚,微微一笑,语音清亮而和煦:

“众道友至了。方今十绝阵甚是凶恶,不知以何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