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梅点头,“对呀,没想到你里正爷爷写的字还蛮好看的。”
南锦璃嘴角一抽,没好意思说,地契上写错了好几个字。
但好在错的都不是关键字,只是写了几个别字,影响不到正常地契,就是看着,挺令她诧异的。
一村之长,文化水平居然这么差。
南锦璃忍不住捧着脸长长的叹了口气。
宋家村是周边村子里,人口最多,却是最穷困潦倒的一个村子。
听说上百年来,都没出一个读书人。
哦不对,目前终于出了一个,是老宋家的宋四宝。
但效果咋样,没人知晓。
“三丫,你咋还叹起气来了?”
苏梅看
的想笑,小小的丫头叹起气来都这么可爱。
南锦璃望着油灯,双目明亮地道:“我听小伙伴说,别的村都有好几个读书人,就咱们村最落败,这么多年了才出了一个读书人,还是我最不喜欢的人,要是里正爷爷家也能出个读书人就好了。”
苏梅一愣,她偶尔去找里正的时候,就瞧见里正在教几个娃儿识字和算术。
里正定然也是有心,想让孩子读书。
奈何读书的束脩费太贵,每个月至少八吊钱,逢年过节,还得给夫子送礼。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费,住宿费,纸墨笔砚费。
算下来,一个月至少一两多银子。
普通的农户家根本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老宋家的宋四宝能去学堂,还仰仗着宋三狗的五十两抚恤金,再者他们还有一大片竹林,每年的竹笋也能陆陆续续卖二三两银子。
不过,现在里正家有了赵婶子和二山哥在镇上帮工,每个月也有十吊钱的进项。
再加上,雇佣种地的进项……
苏梅盘算着,有了这些进项,里正家应该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了。
“三丫,你瞧着你里正爷爷家,谁有读书的天赋?”
南锦璃摇摇头,“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只要想读书的都有读书的天赋。”
苏梅想明
天跟赵婶子和二山哥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再送一个读书人出去。
这毕竟关乎宋家村的兴衰。
一个村的读书人多了,自然整个村子的脸上都有光。
并且一旦能考上童生,家里便能免掉每年的税收。
要是还能考上秀才,那亭长便会亲自进村视察,往下拨款,在村里修建启蒙学堂。
次日,苏梅在铺子打烊后,便把这事儿说了出来。
“赵婶子,二山哥,你们有没有想过,送个孩子去学院读书?”
赵氏和宋二山闻言,眼睛都是齐齐一亮。
不等他们回答,孙氏就激动道:“哎呀三丫娘,你跟我想一块去了,我想把我家银柱送去学院,现在我们两口子在铺子里帮工,每个月十吊钱的进项,家里之前卖地,还有给你家种地,都有不少的进项,完全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孙氏跑过去坐到了苏梅身边,热情的挽着她道:“昨儿个晚上我还跟大壮商量这个事来着,没想到咱们这么,这么……诶,那个成语怎么说来着?总之咱们可真是心意相通!”
一旁的许仲贤补充道:“心有灵犀。”
孙氏笑道:“对,就是心有灵犀,你看,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以后我家银柱要是能像许先生这样有文化,我就知足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