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0章 计调刘耀(1 / 2)

那一刻,场景骤变,犹如晴空突现惊雷,令在场众人无不瞠目结舌,心中波澜四起。

他们的帝王,刘辩,竟在万众瞩目之下,泪水决堤,如断线珍珠般洒落。

这突如其来的脆弱,打破了宫廷一贯的庄严与沉寂,让人难以置信。他边泣边诉,声音中夹杂着无尽的哀求与绝望,恳求着刘耀能挺身而出,为天下除害,惩治那权倾朝野的董卓。

或许,是长久以来积压的恐惧与无助,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刘辩的内心世界轰然崩塌,任凭何太后的温柔抚慰如何细腻入微,也无法抚平他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哭得撕心裂肺,并且还不断的央求刘耀惩戒董卓。

周围,刘耀、曹操等一众重臣,目睹此景,无不心生感慨,纷纷发出沉重的叹息。

这叹息中,既有对刘辩境遇的同情,也有对时局动荡、皇权旁落的无奈与悲哀,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氛围所笼罩,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若是他今日能展现出雄主之威。

也许汉室还能存续一段时间,但是很可惜,刘辩只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少年,皇帝二字并没有增加他的智慧和胆识。

现在的大汉已经四处临敌,大汉王朝需要的是一位雄狮,人中之龙才能再次复兴,而你让一只披着皇袍的猴子,来领导朝廷,大汉焉能不被人踩在脚下。

现在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要治罪董卓,这完全就是嫌自己活的太长,没有任何的脑子。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千秋”,在刘辩与刘协之间,这份差异更显鲜明。刘协虽心间暗涌恐惧之波,然面上却无丝毫责备董卓之意,反以温润如玉之姿,竭力抚平董卓及满朝文武心中的涟漪。

他声音清越,宛如山间溪流,悠悠响起:“董卿家,你自远方而来,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众卿也有劳了,护佑朕与皇兄周全,此情此景,令本王深感宽慰。待此事尘埃落定,本王必当论功行赏,以彰卿等之忠勇。”

此言一出,满殿官员无不动容,纷纷颔首以示敬意。而提及刘爱卿,刘协眼中更添一抹敬佩之色。

“刘卿亦是功不可没,昔日先皇在时,便常赞卿箭术超群,武艺非凡。今日一见,果非虚言。卿之辛劳,朕亦铭记于心,他日必有厚报。”

一番话语,既显王者之风范,又不失温情脉脉,恰如其分地平衡了权谋与人心,让人不禁暗暗赞叹。

刘耀轻轻扬起一侧眉梢,那动作中不经意间流露出几分少年老成的狡黠与深邃。

若非亲眼所见,实难想象这稚气未脱的脸庞之下,竟藏着如此精于世故的心思,擅长于风云变幻中寻找坚实的后援。

世事如棋,汉室之光渐趋黯淡,昔日辉煌不再,宗室之中能挑大梁且地位尊崇者,屈指可数,而眼前这位刘耀,无疑是那颗璀璨星辰,照亮了乱世的一隅。

反观如刘表之流,或许能守得一方安宁,若论及挥剑斩奸邪、扫平乱世之勇,则显得力不从心,终归是少了那份破茧成蝶的决绝与担当。

“陛下隆恩浩荡,王爷提携之恩定然铭记。日后定当择吉日,亲赴皇宫,面谢圣恩,亦向王爷请教治国安邦之道。”言罢,刘耀下马躬身行礼。

董卓立于一旁,目光穿透马车的帷幔,落在那一对身影之上,心中五味杂陈。那复杂之色,既有对刘耀少年得志的微妙嫉妒,也有对刘辩和刘协两人之间的考虑。

\"回宫!\"刘协轻启朱唇,声音虽淡,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轻轻一挥手,如同风拂柳梢,众人皆心领神会,纷纷调转方向,步履匆匆地向着那深邃的宫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