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1章 限制自己(1 / 2)

若是两位锦衣卫这时真的冲上来企图限制自己,所有的紧张和混乱都会被小红目睹到——这个世界的纯真是她最需要守护的品质,她的眼睛,即使是夜幕下也无法模糊,足以照亮周围的黑暗,清除眼前所有障碍。

胡轲不愿让小红见到自己被人控制的情景,因为他不想给这个单纯的孩子带来过多负面的信息,她还需要继续保留那一颗纯净透明的心灵。

在这纷扰世界里保持一份天真与美好,对他而言非常重要。

首先,这种情境或多或少影响了胡先生的尊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当他在为小红的安全担心时,他很清楚,被视为亲人一般的小姑娘也在担忧着他。

锦衣卫们的行事依旧迅捷,即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们在江面上穿行展现出了极其专业的姿态。

这一专业体现于在码头与江对岸停靠之际。

由于需要押解众多的囚犯,此程本身就极为复杂。

一者需从深夜晚出码头,二者须警惕囚犯逃走,其中的工作量显而易见。

尽管这件事并非特别艰涩,但过程必定充满细碎。

而这群锦衣卫在同一时间,通过一对一监视,在码头四周编织出了一幅庞大的网。

不仅仅是在每位被捕囚犯的身侧,胡柯抬眼看去时,在码头内部也早已布置了用于了望监视锦衣卫的身影。

整个乘船上下的过程中,一直坐在甲板上的锦衣卫统领徐允恭忽然消失无踪。

然而,这并非胡柯的首要关注点。

虽未能直接享受到由刀兵押送的优待,但他监视着他自己的两个锦衣卫却没有丝毫放松控制。

两者之间不同的只是,彼方已经持刀戒备,而在此处,虽然刀仍然藏于刀鞘,暂时并未展开攻势的意愿。

因城门尚未来得及开启,加之锦衣卫权力虽显宏大,也不至于大到足以命令都城整夜为他们敞开大门的地步。

因此,这群人抵达城门之后先递上了个通行令给守门军队。

这封信函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邀请他们进城——这显然有悖情理、匪夷所思;它是向守卫宣示,将暂时在城门外驻足停留,以减少对方的疑心。

一群手持定制刀兵的陌生人出现在京都大门前,且不打招呼,尤其这些人都是携带标准配备的刀兵之众,对于任何一个驻防将军而言,这不是件小事。

等锦衣卫的人送出信令后,城楼上值守的人立即传出一阵嗡嗡声。

对尚未经历战场的老练如胡柯来说,这声音颇为陌生;然而对那些锦衣卫来说,这是相当熟悉的现象。

这明确说明对方重新送回了此前部署好的信号,正是那支箭弦或弩机缓慢松弛,所引起的持续性嗡嗡声。

纵使天亮已不再遥远,但这临时营地的设置依然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而在对张士诚的策略之中,借助浙东世家之力,张士诚的参与势力轻而易举地就被驱逐到了偏远、孤立之地。

即便如此,这支对于大明帝国有过重大贡献的力量,在朱元璋看来,始终是心头挥之不去的石石。

为了一次性移除这份烦扰,朱元璋不惜将曾经关系尚可的老臣,如刘伯温等直接撕开了彼此间的合作关系。

而引发杨宪事件就是这样的背景下爆发。

经历了此次打击后,刘伯温仍旧没有认清自我的角色定位,未按照皇帝所指定的道路前行,一心想着返乡返回老家。

此行为最后导致朱元璋彻底失去耐心,并迫使他将忠诚的老臣置于死地。

这营地位于一处准备完善的小地域中。

不仅是外有众多巡哨的守护者在四处行走,更在附近的重要交通道路处设置了锦衣卫设立的临时关卡。

这样环境下,哪怕是逃犯有幸从营地逃脱,但没走出多远就会被隐藏的士兵一一抓获。

见此情况,胡柯心中没有其它心思。

在确定没有逃离的机会时,他反而心绪平静。

长时间以来,胡柯的心理一直紧绷不已。

自从他听说自己的家庭遭到破坏并遭受了**之后,那一刻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虽随后报了仇击垮了恶棍李善存,但他内心积累的情绪并未得到真正发泄。

尽管力量有限,在计划进一步复仇之前就被衙役逮捕并羁押。

从那天起,重又变成一名犯人后,胡柯的心态一直沉抑,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