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可惜王爷即将前往北平就藩,不知何时才能重归故里。”
这名女子正是燕王朱棣的王妃徐妙云。
朱棣自成年后便被封为燕王,朱元璋让他去凤阳祖地体验民间生活,理解创建大明帝国的艰难历程,直到今年才结束,随后便是去北平就藩。
“是啊,王爷去了北平,那寒冷之地,生活肯定不如应天府舒适。”
旁边的小侍女附和道。
徐妙云微微一笑,她并非畏惧北平的艰苦,而是离开应天意味着远离父母家人,今后千里之隔,只能通过书信寄托思念。
“王爷很快就会回来,趁此机会,咱们尽量多买些东西,到了北平,许多东西就难以觅得了。你去问问,那摊位上卖的是什么。”
“遵命,王妃。”
小侍女答应一声,从马车上下来,来到李伟的摊前。
“这位大哥,您卖的是什么呀?”
李伟一眼认出马车的气派,知道来者非富即贵,连忙介绍道:“这位小姐,这叫香皂,是用于洗手沐浴和洗衣的物品,用法类似皂角,而且它不仅能去污,还有杀菌和护肤的功效,用过后还能留香持久……”
李伟倾尽全力地解释。
“您说话真好听。”
小侍女先称赞一句,接着好奇地拿起一块香皂,香皂装在精致的木盒中,散发出宜人的香气。
然而,当她看到香皂的价格时,眉头不禁微微皱起:“这东西为何如此昂贵?”
“不贵不贵,物有所值嘛,你看,我这里有带香味的,还有薄荷味、茶香的……”
李伟一边解说,一边指向旁边的水盆:“要不要试试?先洗手感受一下。”
小丫鬟放下手中的香皂盒,走到李伟准备的水盆边,按照他的方法润湿了手,接着取了旁边的一块样品轻轻搓洗,手上随即出现了泡沫,随后洗净。
洗净后,小丫鬟用毛巾擦干,顿时感到双手清新宜人,她抬起手闻了闻,确实留有香气。
“东西确实不错,你稍等片刻。”
说完,小丫鬟转身返回马车,对于这样昂贵的商品,她还是决定征求王妃的意见。
“王妃,您看,我刚用的就是那个人卖的香皂,感觉手变干净了,还有香味。”
她伸出手展示给徐妙云:“只是价格太高,一块两百八十八文,两块需要五百文。”
李伟将原价三百文稍微降低,这是后世常见的销售策略,宁愿以九十九文出售,也不愿整数定价。
徐妙云仔细观察了小丫鬟的手,近距离能闻到淡淡的香气,她的手确实干净且肤色白皙。
“东西确实好,可以少买点,就买两块吧。”
“遵命,王妃!”
小丫鬟爽快地答应,下了马车,来到李伟的摊位,痛快地付了钱,取走了两块香皂。
接过五百文,李伟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终于有了第一笔生意,只要有需求,即使卖得少也能盈利,他本就没打算大量销售。
小丫鬟购完商品后随马车离去,李伟这一天只卖出两块,但他并不焦急,因为许多人都试过,询问过,相信明天会有更多人购买!
徐妙云在京城朱棣不在,常住娘家,因此带了许多东西回徐府。一天劳顿后,她渴望沐浴更衣,正好可以用新买的香皂试试。
徐妙云年仅十八,按现代来说还是少女,但她十四岁就已与朱棣完婚,至今已有五年。尽管年轻,她已身为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母亲,身上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韵味。
吩咐丫鬟准备好洗澡水后,徐妙云在丫鬟服侍下脱去衣物,开始沐浴。随手拿起香皂,在湿润的肌肤上轻轻擦拭,瞬间产生了一些白色泡沫……(故事后续未述,作者未知情。)
洗漱完毕,徐妙云换上了一套整洁的衣物,顿时全身洋溢着清新感,仿佛瞬间涤除了所有尘埃,肌肤从未如此洁净。
而且刚洗净的皮肤变得细腻柔滑,全身散发出持久的香气,远胜于花瓣浸泡的效果。
“这可是好宝贝,明天让人多买一些来!”
徐妙云目光熠熠,满意地低语。
尽管这种香皂价格昂贵,但作为魏国公的长女,又是燕王妃,她并不缺少这笔开销。
多买些不仅能自用,还能作为礼物赠予亲朋,尤其是对女性长辈们来说尤为合适!
恳请投我一票,昨日票数骤减,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乾清宫内,一名亲军侍卫恭谨地将记载李伟当日言行的纸条呈给朱元璋,朱元璋仔细阅过。
纸上详细记录了李伟何时出门,所作何事,甚至包括他在家中制作香皂的大致流程。
“哼,这家伙不务正业!再过两天若还不造出火枪,看我怎么整治他!”
朱元璋面露不悦。
李伟在家自制香皂的事情,朱元璋两天前就已经知晓,之前李伟曾提及此事,但他并未太在意,没想到这小子真的动手了。
不过,他对这类事物确实不感兴趣,只是一块稍好用的肥皂而已。肥皂在宋朝已颇为常见,并无稀奇之处。
相比之下,他更关注武器和能替代畜力的车辆。
随意挥手打发了侍卫继续暗中监视,朱元璋暂时将此事搁置。
李伟终于松了口气,这个成果勉强过关,于是命令方建宝制作了一批样品,准备向皇上展示。
安排妥当后,李伟向朱元璋禀告一声,带着新制的香皂再次踏入集市。
经过多次实践,他的技艺更加娴熟,速度也显着提升,部分步骤还能提前让小青预备,节省了不少时间。
再次来到集市,李伟按照之前的布局设摊。创业之初总是艰难,如果有资金,他就能租个店面。
今日生意明显好转,之前询问的人中有不少今日果真购买了一些。由于李伟定价五百文两块比较划算,大部分顾客都是成双购买。
现今民间交易主要以宝钞为主,因其不易保存,若不及时兑换,一旦腐烂,损失惨重。
目前宝钞还未大幅贬值,实际上朱元璋并非如后世所言过度发行,主要是因为北元逃亡时带走了大量金银,大明如今极度缺乏金银,铜资源也相对匮乏。
而且宝钞最初贬值并非因过度印刷,而是因其质量低劣难以保存,百姓宁愿打折交易旧钞,最终导致朝廷税收对宝钞挑选严格,从而引发全面贬值。
至于后世指责滥伐,实则后世有何资格批评古人?在滥印方面,古人远比后世克制。朱元璋即便在洪武五年徐达战败后,仍懂得休养生息七八年才再次北伐,未大规模增发货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