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是耐寒的作物,而在清河县一带几乎没有人种。
如果不是姜堰,把种子带回来……
恐怕姜家这两亩地,也只是拿来种萝卜而已。
“大嫂,你瞧,这些柴胡长得多好啊!”
姜三郎随手折了一小枝柴胡,递给萧望月。
往年,他们家也有种,只是收成不太好,从没像今年似的。
枝叶绿得很养眼,拿在手中也有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气。
萧望月淡笑起来:“老三,你打算什么时候采收?”
地里的柴胡,青青翠翠,还开了一点小黄花。
已然成熟,只等着人去收割。
“大嫂,这事我听你的。”
姜三郎已把她当成主心骨。
地里的柴胡,能长得这样好,全仰仗大嫂的那一袋肥料。
家里的好光景,还有买卖铺户,也全是大嫂带来的。
在他心里,大嫂和大哥,已经同样的重要了。
“依我看,就明后动手。”
萧望月看着一片柴胡地。
姜家的男人,除了姜三郎,其余都在县城。
两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地里长着的柴胡却少说有几百斤。
孟氏要带孩子,她做农活也不熟练,光姜三郎一个人……
只恐,人手不足。
“你再去村里
寻些短工,只要肯下力气的汉子。”
萧望月吩咐道。
姜三郎对此,倒是没有意见。
添几个帮手做活,总比一个人埋头苦干,要收得快。
“那大嫂,工钱怎么给?”
找人还算简单,招呼几个相熟的邻里乡亲便是。
有关工钱这一块,姜三郎就还是想问问大嫂的意思。
“地里的柴胡,大概要收几天?”
萧望月没急着回答,反而像向姜三郎,问起工期。
“大嫂,不下雨的话,四五个人,六七天便能把活做完。”
姜三郎做惯了农活,一眼就能给出个大致的天数。
“那就一天一百钱吧,直接找十个,也能做快些。”
萧望月点头说道。
其实,这个工钱,已经远远超出,村里的汉子出去打杂,所能挣到的数目。
姜三郎一笑:“好,都听大嫂的,我今天就把人手找齐。”
他家大嫂,为人是真不错。
村里人人赤贫,一百个钱,真不是个小数字。
大嫂开出这样的工钱,明摆着是给出机会,好让村里人多赚一些。
“嗯,你去吧,我在地里转转。”
萧望月一点头。
她手里有钱,也不在乎,这么一点小钱。
那些街坊邻居,从前都照拂
过姜家兄妹,理应回报他们。
“那大嫂,你差不多,记得回去。”
姜三郎交代了几句。
临走时,大哥可吩咐过,要好生照看大嫂。
他的心里记着呢。
“你去吧。”
萧望月好笑的一摇头,心说她又不是小孩子了。
“好嘞,大嫂。”
姜三郎转身就往村里而去。
田地里只剩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