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171.第169章 张骞出使,张伟的闲棋!(1 / 2)

第169章张骞出使,张伟的闲棋!

攘外,必先安内。

亘古不变的道理。

在张伟的影响下。

大汉,贯彻了刘恒的意志。

官场上。

再一次迎来了新一阶段的动荡。

无数的官员,起起伏伏。

一批人下去了。

又有新的一批人上来。

也不是没有其他声音传出。

尤其是。

朝野中开始隐约约传出,张家把持朝政这些讯息。

刘彻对此态度很严肃。

直接派人严查。

一旦发觉有人捏造事实,散布谣言。

无一例外。

以重罪论处。

主打的就是杀鸡儆猴。

而消息的源头,很快就浮出水面。

不用想。

显然就是朝堂中所谓的那些清流。

当然,这次散布谣言的朝臣覆盖面很广。

大者,例如身居御史大夫的韩安国。

而小者,则是林林总总数十人。

总之。

大鱼小鱼皆是浮出水面。

要说有没有平白遭受诬陷,乃至于被人借题发挥拿下去的。

这是必然。

至少,韩安国之事,就是张伟抓住了他的把柄,然后在刘彻的默许下。

成为了此事最大的鱼。

说来也奇怪。

这群人,对张家不满,乃至延伸到对安排张家任意行事的刘彻不满。

某种程度上,刘彻才是这件事的源头。

然而。

这群人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张家。

无论是嫉妒也好,亦或者是真的有自己的思量也罢。

无一例外,他们都从未展现过对刘彻的想法。

甚至,连一丝想法都不敢有。

张伟对这一点,对他们的这种清晰的认知,还是表示赞扬的。

只是,他们会错了一点。

对于君王,他们说不了什么,甚至不敢妄议。

但是对于张家,他们就如此的肆无忌惮。

难不成,他们真觉得张家是软柿子?

真觉得,张家长久以来的与世无争,或者说是不愿与他们争,真的代表着张家就手无缚鸡之力?

实在是荒谬。

张家,素来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最基本的。

在朝堂上,也都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大汉着想。

所接触的,与其他官员不多,但大多是井水不犯河水。

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反倒是因为自家的发展,因为取得了某些功绩,成了被针对的目标。

至于现在,张家不愿意再忍耐了。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直接是引发了朝堂的动荡。

能够看的出来。

刘彻对此事也是隐忍许久。

或者说,他对朝廷上的某些反对的声音,乃至于那么一撮人。

早就是有了拿掉他们的想法。

因为种种原因,因为时机尚不成熟的缘故。

因为缺乏某个借口。

刘彻一直按兵不动。

一直到现在,这群人主动将把柄送上门来。

妄议朝政,这可是要杀头的死罪!

更何况,他们议论的,可是此次大战最大的功臣张家。

如果没有张家,没有他们费尽心力地去扶持主战派,最终形成了大汉与匈奴交战的格局,进而用计让匈奴全军覆没。

此时的大汉,依旧是沉浸在边境匈奴的困扰下。

边患频频。

这是毋庸置疑的。

身为君王的刘彻,在清楚张家贡献的同时,亦是很感激张家所做的一切。

这群人呢?

夸夸其谈,躲在背后乱嚼舌根!

不仅没有任何的作用,反倒是,一个个争名夺利,眼红他人的名利!

如此之人,如此沽名钓誉、无任何能力之人。

刘彻早就想找个由头将他们放下去了。

眼下,不过是借题发挥。

无论是非议张家的。

亦或者是在朝堂中大放厥词,明里暗里与刘彻、与张家对着干。

最终都被一一清算!

大汉安定了太久太久,也造就了一批贪图享乐的无能之辈。

安逸,带来的是莫须有的事端,是他们的空口白牙,夸夸其谈。

当刘彻决定肃清的时候。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包括此时最大的大鱼,韩安国。

一次次地与张家、与刘彻作对,一次次地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最终,因为韩安国为大汉的贡献。

刘彻倒是没有为难他。

落得个退位、颐养天年。

一瞬间。

韩国仿佛是苍老的几十岁一般。

其表现的情绪,包括最后深深地看了张伟一眼。

让张伟神情很是复杂。

屏幕前。

张伟看着这一幕。

情绪倒是出奇的镇静。

都是成年人了。

而且,在官场上。

就是一个个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这可远比战场上的刀枪更加杀人于无形。

别看现在韩国安倒台。

貌似十分的凄凉。

倘若是他张家实力不够。

抑或这者是,之前的决策出现了问题,让韩国安钻到了空子。

现在韩国安的情况,就是他张家的表现!

甚至,张家的表现,可能还要更惨。

一个偌大的家族,很有可能就此分崩离析。

清算的风,席卷了整个朝堂。

在这个最不可能出现问题的当下。

在所有人都认为,大汉应当是一鼓作气血洗匈奴,绝不可能对朝臣动手的当下。

刘彻,恰恰就借此机会开始整肃朝堂。

不仅仅是因为他张旺川的意思。

更是因为,眼下的时机远远没到成熟的时候。

至少。

并非是众人所想的那样一鼓作气。

草原的水,比想象中的要深了太多太多。

历史,因为张家的影响,产生了不小的偏转。

又仿佛是在大势的浪潮下,硬生生地被搬回了正轨。

在朝堂清算之时。

儒家,反倒是借此机会,进一步得到了刘彻的赏识与抬升。

至少,他们其中的一套治国理念和忠于君王的思想。

很是得到刘彻的欢心。

董仲舒的地位,亦是逐渐抬升。

逐渐上升到了一个平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然。

他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影响过张家。

董仲舒自己也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一个是被刘彻看中,并且大力提拔的亲信臣子。

可以说,董仲舒的一切,都来源于刘彻的给予,任由刘彻与求于取。

是臣子与君王最直接的关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种。

而张家之于刘彻。

早已经超脱了此等关系。

他们之间的情谊,更是大过这其中的禁锢。

经过张家多年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