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六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6(2 / 2)

直至……

9月初6这天,3将赶至皖县北部的龙舒县时,骤然遇到1股不明身份、且甲胄较为齐整的步卒。

作战经验丰富,兼且因曾做过1方诸侯、而政治嗅觉颇为敏锐的太史慈瞬间便察觉到不对劲儿。

是以,这股不过区区3两千人的步卒,很快便被3将利用地形、以及骑兵的高机动性包了饺子。

会说淮泗方言的太史慈,在经过1番审讯后得知,孙权果然已经查明庐江郡叛变之事始末。

而这股步卒,便是孙权暗中自丹徒城派来之“庐江上甲”!

庐江上甲,是孙权所设、类似于卫府虎豹骑的精锐部队……

毋庸置疑,“庐江上甲”的精锐程度,还远远不及卫府普通重骑兵,遑论从卫府重骑兵中百里挑1的虎豹骑!

太史慈经过严刑拷问领头之校尉,得知庐江上甲之统领陈武,已秘密潜入龙舒城。

做为陈武多年同僚,太史慈当然清楚陈武的底细。

于是其人果断改变策略,逼迫这不到1校满编的庐江上甲为卫府铁骑引路,顺利攻入如今敌我难辨的龙舒城。

以太史慈、徐晃、马超3位猛将之能,很快便接管了龙舒城城防,并牢牢控制住龙舒县衙。

于是乎,藏匿起来的陈武倒霉了。

不到半个时辰……

太史慈带着1脸令人玩味的笑容,走到被牢牢绑缚住、并跪倒于地的陈武身前。

“子烈,别来无恙否?”

陈武脸色铁青无比。

“太史子义!某技不如人,此番被俘无话可说!然则……士可杀不可辱!你休想羞辱于某!”

太史慈收起笑容、叹了口气。

“子烈,庐江郡本为汉土,某家主公代天子而狩,为天子夺回庐江郡,此乃为人臣者之本分焉!遑论庐江郡为叛贼所窃,朝廷以顺讨逆乎?

子烈,某家主公碍于故吴侯之情分,不便攻伐孙将军(即孙权,太史慈意在否认孙权之正统性),然则此绝非你等割据诸郡、称霸1方之借口也!某劝你勿要再执迷不悟,归顺天子方为大义之所在!”

陈武昂起头、对太史慈怒目以视。

“呸!太史子义,你我昔日皆受故吴侯之大恩,奈何如今你竟反叛吴侯!”

太史慈冷笑以对。

“荒谬!陈子烈!某本为故扬州牧刘公之故臣,刘公身故之后,某与故吴侯激战数场、知故吴侯英雄了得,故而欲追随故吴侯、为大汉建功立业!

而今,大汉1统在即,汉室威严再立!某投奔天子、为大汉效力,此方为臣者之正道焉!陈子烈你只知忠于故主,却罔顾天下大义!你乃愚忠也!”

太史慈以天下大义压人,陈武只好冷哼1声,却不好继续出言反驳。

太史慈乘胜追击:“再者,陈子烈!某且问你!山越人是否本为良善百姓?为何孙将军执意出兵讨伐,而非安置其众?”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既然蒋琬、董允、费祎、杨仪、姜维等人都认为魏延该死,那无论魏延是不是该死,他都不得不死。

杨仪在前线杀了魏延父子,已是既成事实,那刘禅能做的便只有夷灭魏延3族,安抚众人情绪。

如果注意到魏延之死的具体细节,便可以发现,众将杀害魏延,其实根本没有经过刘禅的同意。

诸葛亮死后,魏延、杨仪相继给刘禅上疏,弹劾对方叛乱,“1日之中,羽檄交至”。刘禅虽然就此咨询了董允等人,但并未做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魏)延、(杨)仪各相表叛逆,1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杨)仪疑(魏)延。--《蜀书魏延传》

杨仪等人发动火并时,并未提到皇帝的意见,而是以“诸葛公亡,身尚未寒”为由。可见讨伐魏延,根本没有得到刘禅的正式批准,否则杨仪、王平等人1定会搬出御旨,而不是以诸葛亮为辞。

(王)平叱(魏)延先登曰:“(诸葛)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蜀书魏延传》

更为离奇的是,前线内讧时,蒋琬这个留守成都的相府长史,居然能够“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还“行至数十里”。足见彼时的成都禁军完全归相府控制,刘禅所能做的,只有垂拱而已。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蜀书魏延传》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刘禅听闻魏延死讯之后,会做出“夷延3族”的决定。这实际是对群臣的安抚,也是对既成事实的无可奈何。

魏延死后,杨仪“率诸军还成都”,蒋琬亦“旋军”。

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杨)仪率诸军还成都。--《蜀书后主传》

(魏)延死问至,(蒋琬)乃旋。--《蜀书魏延传》

当时成都城下,聚集着两支兵马。1支是杨仪率领的蜀汉野战军,另1支是蒋琬率领的蜀汉宿卫军,即京师禁军。

此时的局面,其实是群臣向刘禅逼宫,逼着刘禅承认魏延之死的既定事实,同时要求皇帝给此事定性。

刘禅不是傻瓜,当然清楚千钧系于1发,于是将魏延在成都的家属满门抄斩,算是给群臣1个交代。

实际上蜀汉的政治斗争强度,远低于曹魏与孙吴。“夷3族”这种处理手段,魏延是唯11例。可见此事存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即群臣兵谏,逼皇帝表态。

该年(234)刘禅大赦天下,这显然不是针对诸葛亮之死,而是针对群臣逼宫。

此次政治风波过后,刘禅便派遣国舅吴1都督汉中;同时明升暗降,夺了杨仪的权。这无疑是事后的补救措施。

(建兴十2年)大赦。以左将军吴1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蜀书后主传》

(杨)仪至(成都),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蜀书杨仪传》

由于刘禅的机智果决,潜在的动乱被平息消弭。当然,其代价就是魏延的全族性命。

刘禅是个高人!

下1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