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1…(1 / 2)

而且,曹操还以天子名义、正式表臧霸为琅琊国相,泰山诸将皆擢为郡守;

简言之,曹操从官方途径、正式承认臧霸集团的既得利益。

太祖以(臧)霸为琅邪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

摘自《三国志魏书十八之臧霸传》

曹操此举,实则并非出于善意,而是一种迫于形势的政治妥协。

因为,官渡之战(西历1996年末至200年)在即,此时(西历199年初)需安抚泰山群寇,使其协助曹操镇守青徐二州,以抵御袁谭。

但无论如何,相比于陶谦对臧霸的攻伐、刘备因自身难保而无法护庇臧霸、吕布对臧霸的贪得无厌,曹操绝对算是臧霸沉浮十余年后,遇到的第一个贵人。

从此,臧霸在青徐二州开始起飞。

曹操如此厚待臧霸等泰山群寇,而臧霸等人也并未使曹操失望,其人率麾下众寇首数次领兵入青州,袭击齐国、北海;

因此,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无力抽身助战官渡前线。

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摘自《魏书十八之臧霸传》

当然了,最终还是便宜了赵旻这个苟哥。

《三国演义》之中,罗先生并未大肆渲染臧霸的无奈、以及后来其人的发家史。

这就使很多小学生们误以为,臧霸只是一个稍微有些实力、而且朝三暮四的小宗帅…好吧,那些小学生们大概都不知道这个名词。

但真相却是:

臧霸等泰山群寇,实则是使强如吕布、曹操都忌惮不已的青、徐诸侯。

若非如此,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何要羁縻、安抚臧霸?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之理,曹操能不知道?

曹操不是不知道,而是打不得啊!

一方面是臧霸等人实力不弱,一方面是曹操当时强敌环伺。

换成任何人,处在曹操当时的环境下,都必须先尽力安抚住臧霸等泰山贼。

所谓“既禽布,霸自匿”这等给曹操脸上贴金之言,诸君一笑而过即可,认真你就输了。

臧霸等人,本就是匿于山野的山贼好不好!

在历史上,建安二十四年(西历219年)曹操挂掉之时,臧霸所遣之“别军”造反,招来储帝曹丕的巨大猜忌。

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摘自鱼豢《魏略》

臧霸别军与青州兵擅离职守,公开兵变,引发洛阳朝廷大地震。

群臣建议远道而至的曹丕:“严惩臧霸、改用谯沛老家的宗族势力为地方掌兵都督。”

但丞相府东曹掾、魏郡太守徐宣,此时劝阻了曹丕。

注意:曹操崩时,曹丕在邺城。而邺城恰恰是魏郡的郡治。

因此,徐宣应是与曹丕同在邺城,那么曹丕至洛阳时,徐宣必然随驾同行。

太祖崩洛阳,群臣入殿中发哀。或言可易诸城守,用谯、沛人。

(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谯、沛,而沮宿卫者心。”文帝闻曰:“所谓社稷之臣也。”

以上两段,皆摘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二之徐宣传》

黄初元年(221年),臧霸知晓此事之后,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撇干净兵变的关系,对宗室曹休若是说。

“国家(这里指的是天子)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

国家、朝廷

等词汇,通常用作“皇帝”的代称。

比如诸葛亮就曾称刘禅为“朝廷”。

建兴二年,丞相亮与(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摘自《三国志蜀书十二》

黄武元年(孙吴年号,即曹魏黄初三年,西历222年)冬十一月,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

摘自《三国志吴书二》

“敢死万人”,这不恰好就是臧霸向朝廷所请的“步骑万人”吗?

此事足以证明,臧霸向曹休所说之“国家未肯听霸”,并非抱怨兵权问题。

臧霸实际上,是借曹休的门路、向曹丕传达自己恭顺之意、并以此撇干净自己与“洛阳兵变”的关系。

而且,臧霸不惜燃烧生命,来换取曹丕对自己的信任。

总而言之,结合臧霸的性格及行为模式,以及赵旻给予其人的信任程度来看,其人叛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尤其是在天下大一统,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之下。

以是故,如今面对周瑜骤然一怒之后,本就没有丝毫反意的臧霸,便有些魂不守舍。

尽管两个时空已截然不同,但臧霸的性格并未改变。

所以,其人既能在曹丕震怒之时急于向曹魏宗室曹休表态,也就能在此时急于向赵旻的心腹周瑜表态。

遑论在臧霸心中,赵旻就是下凡的谪仙人。

也因此,周瑜显然清楚,臧霸为何显得魂不守舍。

于是周瑜微微一笑,再次问道。

“宣高兄,不知城阳郡而今驻军几何?”

臧霸一惊,这才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