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足!
再次强调:
因刘备未投奔刘表、为其人镇守新野之故,刘备此时麾下缺乏良才,甚至就连刘备铁杆之一、刘表老乡伊籍,如今都未投至刘备麾下。
刘备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缺乏良才这个天大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着如今天下所有诸侯,就连麾下人才济济的赵旻都不能例外…
赵旻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挖呀挖呀挖。
他今年成功挖到了黄忠、文聘文睡觉,以及太史慈、周瑜…
咳咳,扯远了…
言归正传!
综上所述,刘备在挣扎片刻之后,突然笑了起来。
“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士威彦割据交趾多年,委实不容备小觑,备今后便以定交趾为先!”
诸葛亮心中长长松了口气,又又又又一次深深一揖。
“主公英明!”
刘备不但又又又又一次扶起诸葛亮,这次还执起了诸葛亮的手。
“孔明先生务必助备积蓄力量,以尽快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目光坚定而又深邃。
“亮必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等人当然不愿让诸葛亮专美于前,他们同样向刘备深施一礼。
“某等皆甘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后退一步、弯腰向自己麾下一众臣属深施一礼。
“诸君以国士待备,备将来必以国士报诸君!”
一时间,此地竟充满主臣相知相惜之情。
而这,正是刘帮主的魅力所在。
刘备团队如此齐心协力,未来可期!
再看向正欲匆匆赶赴白马城的淳于琼。
其人刚刚出大将军府,迎面便遇上辛评。
淳于琼只见辛评神秘一笑。
“仲简兄行色匆匆,欲至何所?”
淳于琼当然不可能回答“欲至宛市”。
其人环顾左右,见此处人来人往不绝,便呵呵一笑。
“某正欲连夜出城公干,仲治为某饯行如何?”
辛评登时心领神会。
“仲简兄如不嫌弃,随弟至寒舍用些粗茶淡饭如何?”
少顷,二人在辛评的书房坐定。
辛评关紧门户…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继续说刘备的编年史。
刘备在荆州待了八年之久…
直观上看,刘表对刘备的态度十分矛盾。按刘备“数反覆难养”的负面名声以及刘表“阴御之”的猜忌心理,双方很难长期维持和平态势。但最终结局却是刘备在荆州波澜不惊地度过了八年时光,直至刘表老病而死。
这种微妙的平衡未遭打破,离不开彼时特殊的外部环境。即曹操集团盘踞北方,挟制荆州。刘表虽然不甚信赖刘备,但他毕竟更畏惧曹操,两害相权取其轻,人性使然。
若按历史的走向来看,在刘备客居荆州期间,也确实未发生曹军大规模南下的事件(有过小规模入侵行为),虽然彼时曹操忙于吞并袁绍集团的遗产,无暇南顾;但也侧面反映出曹操对刘表与刘备的组合,终究心存忌惮。
曹操的存在是刘表与刘备相互依存的外因,这一微妙平衡得以实现,另有内因。
内因即是荆州集团内部存在许多心向汉室的臣子,他们与刘表貌合神离,随时准备将荆州拱手献予曹操。
其中以蔡瑁、蒯越为代表的荆楚大族,兼备“元从”与“豪强”的双重身份,他们在刘表集团中占据显赫地位,却暗通曹氏,心怀异志;而刘表对此颇感无力。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性豪自喜,少为魏武所亲。刘琮之败,帝(指曹操)造其家。--《襄阳耆旧传》
这一集团的政治活动相当频繁。比如有“楚国之望”美名的韩嵩曾劝刘表向汉廷纳质子,刘表大怒欲杀之,这一决定却遭到包括蔡夫人在内的荆楚大族的一致反对,最终竟不了了之。
(刘表)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贰邪!”……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傅子》
以傅巽(凉州北地);和洽(豫州汝南);杜袭、赵俨、繁钦(豫州颍川)为代表的流寓士人,与刘表的关系亦十分堪忧。
从结局来看,傅巽最终参与了对刘琮的劝降;和洽“南度武陵”,栖遁避世;杜袭则干脆“南适长沙”,参与了张羡集团的叛乱。可见这些富有名望的流寓士大夫,其实也抛弃了刘表。
(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魏书刘表传》
(和洽)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袁)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魏书和洽传》
(杜)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袭遂南適长沙。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魏书杜袭传》
另外,荆州还存在许多年龄尚轻、名望尚浅的流寓士人,如孟建、石韬、徐庶、诸葛亮等人。
他们与傅巽等人又有不同,这些青年士子从未出仕过刘表幕府,始终保持观望态度。
诸葛亮在多年之后曾回忆往事,称“不求闻达于诸侯”,此处诸侯即指刘表。
更不必说,就连刘表的“邑人”最终都抛弃了他。伊籍跟随刘备入蜀,王粲兄弟则劝说刘琮降曹,几乎无一例外背弃了刘表的信任。
(刘)表卒,(王)粲劝表子(刘)琮,令归太祖。--《魏书王粲传》
王沈《魏书》记载,刘表死前曾向刘备托孤,云“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此处“便摄荆州”的真实性存在争议,裴松之对此高度怀疑,姑且不论;但“诸将并零落”却是客观事实。此处的“诸将”当指忠于刘表,且愿意贯彻其割据意志的将领,这些将领在刘表晚年时多已凋零,尚在人间者,则大抵如蔡瑁、韩嵩一般秉持归降曹操的绥靖立场。
毫无疑问,刘备在刘表集团中属于特例。他虽然受到刘表的猜忌,但刘备与曹操之间矛盾甚深,无可调和,因此刘备必定是反抗曹操,维持荆州割据路线的坚定拥护者。
简言之,刘表与刘备的关系,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提防。刘备对此亦心知肚明,从他在荆州晏然安居八年的事迹来看,他大约从未担心过遭到刘表暗算。
按刘备的行事作风,他在担忧曹操“必不容己”之时,便立即叛走徐州。
由此可知刘备不但有识人之明,而且政治嗅觉极端敏锐;
若他真的担心遭到刘表谋害,是绝无可能在荆州客居八年之久的。
按刘表死后他曾欲远遁交州,依附苍梧太守吴巨,便可知道彼时的刘备尚有退路,不必盘桓荆州。
(刘备)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指曹操)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蜀书先主传》
(鲁肃)问(刘)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江表传》
《汉魏春秋》记载,刘备曾自诩“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可知刘表临终之际,确实曾对刘备寄以期望。
这即使不是举州相付(如《英雄记》、王沈《魏书》所云),也是叮嘱刘备辅佐刘琦、刘琮等子嗣。
可知刘表一心所系者,仍是将割据荆州的事业继续下去。
而刘备的存在,则是刘表遗愿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
从事件的最终结局来看,刘表与刘备毕竟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
二者虽不乏猜忌之嫌,幸而有克终之美。
刘表在病笃之际向刘备托付后嗣,刘备在刘表死后亦曾赴墓前拜祭先君,可知即使在尔虞我诈的险恶乱世,也终有一分良知与恩义行于世间。
屌丝的逆袭第七部:《荆州韬光养晦记》就此上演。
那么问题来了,荆州被刘琮无奈献上之后,刘备是如何顺利逃出曹操的追杀的?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