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百一十章 襄阳诣刘表,暗中使阴招3(2 / 2)

沮授之计…后文自会详细说明。

总之,这计…嘿嘿,1言难尽矣!

暂且不提许都之博弈、袁绍之诡计,我们再看向苟哥。

沿江水顺流而下4日后,在午时初,赵旻那遮天蔽日的艨艟船队,顺利抵达鱼复城这座白帝城。

新任巴东太守赵韪,早已得到斥候打探来的情报,因此,其人已经恭候于码头。

赵旻自高两丈有余(5米)的艨艟船舷上1跃而下后,向瞠目结舌的老狐狸赵韪抱拳。

“赵府君,别来无恙?”

赵韪回过神来,向赵旻深深1揖。

“托主公之福,老夫1切安好!恭喜主公为皇汉收回河西4郡、2关!”

赵旻心中微微1凛:

赵韪既然已知此事,那么想必如今天下诸侯皆已知情。

所以…老子必须尽快见刘表!

于是乎,本打算在白帝城停留1日、查看1番巴东郡大致情况的赵旻,只是与赵韪畅谈半日后,连晚饭都未用,便再次登船启程。

赵旻对赵韪这个老狐狸的心理拿捏得极准:

前者将星相师张裕去年观星相时的记录,拿给后者看了看,后者脸色便当场大变。

因为,张裕的记录中提到两点。

1是今年5月,赵韪攻成都城时因军中倒戈而亡;

2是紫微垣异芒骤现,赵韪命格大变,其人东行后将安享富贵、寿终正寝。

这两句谶语还用解释?所以,赵韪对赵旻感激涕0。

酉时中,船队再次沿江水顺流而下。

实际上,赵旻的最佳路线,应是在南郑城直接坐船,沿沔水(即汉江源头)直抵下游的襄阳。

但由于夏侯渊行军速度极快,给赵旻预留出足够时间,所以赵旻方可从容赶到成都城,再经江水(岷江)顺流而下至襄阳。

襄阳不在长江畔,而在襄水之北、汉江之西。

赵旻的路线是至江陵县后,折向北,逆汉江而上至襄阳。

所以…

“夕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1夜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苟哥在经过3峡时,将这首好端端的千古名篇,改为了这个鬼气森森的样子。

诗鬼李贺若知此事,1定会向苟哥献上自己的膝盖。

是故,苟哥这首“鬼”诗无人叫好,其人自讨了个没趣。

在船上,赵旻复又开会向众臣属强调了1番,针对刘表之策。

3日后,船队顺利抵达襄阳码头。

【作者题外话】:李贺是李唐最让人扼腕叹息、唏嘘哀叹的大诗人,没有之1。

这1章开始,咱们聊1聊刘表父子。

刘表拥兵自保,受人诟病;然而处处掣肘,又谈何作为?

刘表是汉末枭雄,割据荆州近2十载(190-208)。

客观评价,刘表堪称1时雄主。其颇擅借力打力,利用荆襄门阀来牵制江南宗帅,从而巩固统治。在位时北结张绣、南征张羡,还利用刘备策动了数次北伐战争,可谓志存高远。

但史家对刘表的评价却相当糟糕。

王沈骂其为“自守之贼”;范晔则干脆称刘表“蜗居江汉,却梦想君临天下”,可谓无情。

(曹)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王沈《魏书》

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后汉书刘表传》

刘表“保境自守”的原因有2:

其1是刘表个人的谨慎与狡诈。即其本人确实有“鼠首两端”的观望特性。

其2是荆州士族对北伐的抵触。土著豪强更倾向归顺曹魏,从而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除刘备等少数将领,大多数荆州豪强对北伐均不热衷。

1刘表的谨慎与狡黠

刘表出身兖州山阳,本是汉室疏宗。其出镇荆州,是因为袁术盘踞南阳(荆州北大门),孙坚又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导致江汉倾覆。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后汉书刘表传》

换言之,刘表割据荆州,实际是东汉朝廷“死马权当活马医”的错进错出。

因此其上任之始,亦不免坎坷。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战略》

正是因为“单马入宜城”的窘迫,刘表的统治,展现出极强的投机色彩。如果没被逼到绝境,通常不会主动出击,而是迁延观望,以待时变。

换言之,危亡之际,刘表可以“意气奋发、多谋善断”;但太平时节,刘表便“鼠首两端、乍前乍却”。与袁绍非常相似。

关于刘表的“谨慎狡诈”,略举数例。

(1)封丘之战与官渡之战

因为袁术、孙坚曾经“阻兵鲁阳”,又试图攻打襄阳。因此刘表极端仇恨袁术集团,遂与袁绍联合。

封丘之战(193),刘表配合绍军断术粮道,打得袁术“迸走流离、几至灭亡”。

4年春,(曹公)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魏书刘表传》

但在袁术逃离中原、亡走扬州(193)之后,刘表对盟友袁绍,也便逐渐冷淡。官渡之战时(200)居然安坐江汉,兴致盎然地观看袁曹血斗。

虽然彼时因为刚刚平定张羡之乱(198-200),荆州方面可能存在厌战情绪。但官渡之战前后打了1年有余(199-200),刘表却始终蜗居不出,且以此为能。

刘表还美滋滋地对治中从事(高级州吏)邓羲讲:我1方面尊奉汉室(曹操),1方面不背盟主(袁绍),这是天下的大义啊!

(刘)表达(邓)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大义也。”--《汉晋春秋》

刘表此举,可以说是丧心病狂式的偏安了。

(2)作书解斗

建安7年(202)袁绍死,诸子相残,日夜不休。

袁谭、袁尚兄弟鏖战正酣(202-205),袁尚竟舍老巢邺县于不顾,跑去平原郡跟袁谭厮杀,前后长达5个月。直到曹操决堤灌城,袁尚才惊慌失措地回援,兄弟携2到这个地步。

在此期间,刘表曾在刘备的鼓动下,发动了1次北伐战争(202),打到了叶县与博望(南阳北侧)。但刘备偏师众寡,很快撤退。

(刘表)使(备)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1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蜀书先主传》

高干之乱时(205),刘表曾声援张白骑(张晟),最终却也不了了之。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魏书杜畿传》

除上述两次小规模军事行动,在曹操与血战河北的5年间(202-207),刘表始终安坐荆州。不仅不肯支援袁家诸子,反而分别给袁谭、袁尚写信,劝2人罢兵。书信载于《魏氏春秋》,辞采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刘表在书信中丝毫不提“北上援助”,反而如儒士1般讲述忠孝节义,隐然展现出年轻时的“8顾”风采。

(表)姿貌温伟,与同郡张俭等俱被讪议,号为“8顾”。--《后汉书刘表传》

最可笑者,是刘表在信的末尾,居然声称“袁谭、袁尚若不罢兵,那荆州便要解除同盟之约”。

(刘表曰)冀闻和同之声。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魏氏春秋》

实际彼时荆州能够安享太平,恰恰得益于袁氏兄弟牵制了曹军主力。若诸袁覆灭,那荆州也便岌岌可危。

按历史发展,曹操在剿灭袁尚之后(207),便立即袭击荆州(208)。但彼时的刘表,就是假装看不到,自欺欺人。

而袁谭兄弟,对刘表的书信也都嗤之以鼻,不以为意。

(袁)谭、(袁)尚尽不从。--《魏氏春秋》

不难看出,刘表的谨慎,晚年已经呈现出病态,不能再以常理度之。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