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颔首。
“子扬,你尽速做足准备即可。你1应所需,我皆准你专办之权,且我不要求水稻亩产。然则,明年汉中、巴西2郡,务必实现1年两熟!”
言罢,赵旻霍然起身。
“诸君,时日不早,我等速速安歇!明日休整1日,后日卯时准时开拔!”
众人行礼后,各自散去安歇不提。
赵旻唤上刘晔,带着香妹子、两个徒弟1同向住处走去。
1路上,赵旻虽话不多,但其人寥寥数句话,却充分显示出,其人内心中实则有些忧心忡忡。
“子扬,因我等此番定益州、凉州过于迅速,且大散关、关中、潼关乃至许都皆已无其余诸侯之细作,故无论袁本初、刘荆州,亦或吴侯,皆不知我等今已定2州。
然则,时不我待,若天下诸侯知我等大势已成,况且袁本初而今实力雄厚依旧,其众势必将联合与我为敌也。子扬,我等务必尽快行事!”
赵旻这个苟哥已经苟到习惯成自然。
所以,他在收复益州凉州,成为当今天下诸侯中最靓的仔后,反而患得患失起来…
因为今后他的1举1动,势必将瞩目万分,已失去了继续猥琐发育的可能。
刘晔不愧为最懂苟哥的人之1。
其人含笑作揖。
“主公勿忧,赵公赞视巴东为己有,且畏主公如虎,其人必不会与刘荆州、吴侯暗中勾结。
此外,主公,子山确有独当1面之能,且主公仍重用3蜀士人治理益州,加之前将军坐镇,则益州必然无颠覆之忧也。”
刘晔不愧为与2荀同级别的智者。
他已经看穿,赵旻留其人在汉中的真正目的。
问题来了,赵旻为何要留下刘晔?
【作者题外话】:诸君勿要忘记,尽管袁绍在官渡战场做了活雷锋、尽管绍叔对苟哥有些无处下口、尽管绍叔前段时间有些认怂…
但在本书中这个时空,绍叔也依然是天下最强诸侯,没有之1!
为了强调这1点,咱们重温1下,袁绍之死所引起的天下震荡。
苟哥之所以留刘晔在汉中,主要目的是防备袁绍的威压和渗透!
在动力系统中,即使最细微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
何况袁绍之死,引起了天下轰动!
换句话说,曹操赢官渡之战,不过苟延残喘,真正的转折点,实则是袁绍之死!
建安7年(202)袁绍去世。
这件事带来巨大的政治震荡,对彼时所有军阀均有影响。
袁绍曾是汉末首屈1指的霸主,在黄河以北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
如果仔细梳理建安7年(202)的群雄百态,会发现袁绍之死带来的政治影响,超乎想象般巨大。
刘备、刘表、孙权乃至刘璋、马腾等人,后续行为动向,均受到袁绍之死的影响。
袁绍与曹操争雄河朔,败于建安5年(200),死于建安7年(202),人所共知。
但袁绍的死因,涉及1个文字训诂问题。
按《魏书袁绍传》所载,袁绍为“(建安)7年,忧死”。“忧死”即忧愁致病、病发身亡。
(绍)自军败后发病,7年,忧死。--《魏书袁绍传》
按两汉的史官书法,“忧死”存在两层含义,1层即忧郁而死;另1层是被统治者隐诛。对于袁绍而言,忧死无疑是疾病致死。
但按《魏书武帝纪》所载,袁绍是“7年,夏5月死”。
(袁)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5月死。--《魏书武帝纪》
问题就在这里。
“夏”与“憂”(忧)的写法极为接近,从《武帝纪》可知,《袁绍传》的校勘与断句,当为“7年夏,死”;而不是“7年,忧死”。
换言之,袁绍当在建安5年(200)战败之后发病,熬到两年之后(202)的夏季5月,病重不愈,死。
袁绍之死,带给幸存诸侯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或多或少地调整了自己的军事与外交策略。
袁绍之死,直接导致在袁、曹间摇摆的关中诸将,倒向曹操。
建安7年(202)的“关中诸将”由两部分组成。
其1是董卓余孽,其2是马腾、韩遂的凉州贼军。
他们早在兴平元年(194)便因为密谋偷袭长安,而与李傕朝廷决裂。
献帝都许(196)以后,关中诸将受到曹操的招募;
许县方面,先后派遣昔日在长安护驾的丁冲与钟繇(2人与关中诸将皆有旧交)前往镇抚。
诸将表面归顺曹操,实际各怀鬼胎,在曹、袁之间摇摆不定。郭援之乱时(202),关中诸将甚至暗通贼寇。
(钟)繇曰:“袁氏方强,(郭)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魏书钟繇传》
为了安抚关中诸将,司隶校尉丁冲不得不“数过诸将饮”,最后喝大酒把自己给喝死了(玩笑之言,丁冲实则是被曹老板隐诛,前文提过此事);
曹操假惺惺地惋惜丁冲“死于国事”。
(曹操)以(丁)冲为司隶校尉。后数来过诸将饮,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太祖以冲前见开导,常德之。--《魏略》
两千年前的米酒能烂肠?
呵呵!
关中诸将本是鼠首两端之徒,然而随着建安7年(202)袁绍病死,诸将便调转风口,全力支持曹操。
袁绍之死同年(202),袁尚遣将军郭援、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南匈奴入侵河东时,关中诸将便配合司隶校尉钟繇(丁冲的继任),率部阻击高干。
此役马超、庞德等青年将领率部参战,大破袁尚军。马超因功受封徐州刺史;庞德亲斩敌酋(郭援),受封中郎将,都亭侯。
(马超)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典略》
(庞)德随腾子(马)超拒(郭)援、(高)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魏书庞德传》
可见袁绍在世时,关中诸将虽然名义臣服于曹操,但不过是贡献马匹(见《钟繇传》);并未直接武装干预;因此尚有观望余地。
而袁绍死后,诸将再无退路,因此不得不站队曹操。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