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将行闻惊变,涕泪染青衫中(2 / 2)

赵旻暗暗吐槽袁绍心真脏,口中却苦笑不止。

“大人,原来如此。如此看来,早在去年腊月,袁本初恐便已有此意也。”

荀彧正色颔首道。

“阿旻,你欲如何应对此事?”

【作者题外话】:汉末群雄割据,争的不是别的,主要是继承权!

为何云某1再强调,袁绍没有僭越之心?

因为袁绍始终未立嗣子!

袁绍生于汉质帝本初元年,也就是西历146年,建安5年时55岁,其人长子袁谭,在建安5年时恐怕已至而立。

袁绍不立继承人,不是因为其人优柔寡断,那是曹魏、西晋史官1派胡言!

不是袁绍不立,而是他不能立!

因为,在汉末能立合法继承人者,只有天子和藩王!

袁绍算什么?

曹老板例外。

因为曹老板是个毫不掩饰自己野心的汉贼。

综上,袁绍没有僭越之心,曹老板才有。

袁绍之败,被后世归因为“不迎献帝、刚愎自用、派系林立”等诸多问题;

甚至,后世人为此,对贾诩的“嫡庶论”顶礼膜拜,还将郭嘉那嘴炮主义、信口开河的“十胜论”奉为圭臬;

呵呵,这就是“归因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4个字:成王败寇!

说得文雅1点,这叫:

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魏书袁绍传》的写作方式,便体现出很强的时代背景。

它对袁绍的历史功绩罕有涉及,反而夹杂大量的负面描写,围绕田丰、沮授的事迹,不断强调袁绍的昏聩与刚愎。

理由也不难理解。

袁绍作为曹操的“驱除对象”,理所当然会被作为反面案例书写。

驱除者,1代之所因所胜也。凡断代史书,列所因所胜,皆在列传之首。--《3国志知意》

因为袁绍曾经是河朔霸主,也是曹操旧日的主公。

因此曹操得势之后,不管曹魏,还是西晋,当权者为了宣扬法统,便必须要对袁绍进行污名化。

(袁绍)方收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曹)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为袁绍檄豫州》

《魏书》中的《袁绍传》,基本可以视作田丰与沮授2人的“附传”。

其写作方式,是通过论述沮、田2人的“英明忠诚”,来反衬袁绍的“昏聩短视”,借此将袁绍塑造为1个愚昧的庸才。

所以,信了你就真的输了!

对《3国志》而言,这种写作方式十分反常。

因为纪传体史书,包括《汉书》、《后汉书》、《唐书》、《新唐书》等等在内,大抵奉行“隐恶扬善”的原则。

作者往往会将与传主相关的负面案例,放在其他列传中进行书写。

举例而言,张昭的负面案例被放在《周瑜传》中;

张郃的负面案例被放在《张飞传》中;

郭淮的负面案例被放在《魏延传》中;

马谡的负面案例则被放在《王平传》中。如此种种,不1而足。

类似袁绍这种,在本传中对传主直接加以贬斥的案例,并不多见。

以张郃为例,瓦口关惨败,在《张郃传》中被轻描淡写为“为张飞所拒”;

但在《张飞传》中则被直书为“弃马缘山,狼狈奔走”。

(张郃)进军宕渠,为(刘)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魏书张郃传》

(张)飞遂破(张)郃。(张)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蜀书张飞传》

由此可见,《袁绍传》涉及到的沮授言论,可信度确实要打1个问号。

虽然不能尽数否认,但不加辨别地引用,无疑十分危险。

相对而言,《后汉书袁绍传》则要客观公正许多。

因为范晔是刘宋人,只要不影射到宋武帝刘寄奴,其人便可毫无顾忌地堆砌可信的史实。

综上,云某第n次强调,真实的袁绍,绝非昏聩无能之徒!

至于说袁绍为何不迎刘协,甚至在本书中,袁绍还孜孜不倦地挑刘协毛病…

这是因为,袁绍与刘协间,存在相当严重的旧怨,不但难以弥合,而且可以说不共戴天!

因为绍曾公开宣称“献帝非刘氏子”,甚至另立新君,与韩馥等人谋立幽州牧刘虞。

馥以(绍)书与袁术,云(献)帝非孝灵子。--韦曜《吴书》

(绍)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魏书6袁绍传》

结果…

刘虞拒绝了袁绍奉上的“天子衣冠”,还暗中遣使赴长安向献帝“表忠心”。

(虞)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后汉书刘虞传》

理由很简单,刘虞曾出任宗正(9卿,掌宗室事务),对“刘协是否为灵帝亲子”十分了解。

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后汉书刘虞传》

袁绍骂辱献帝非刘氏子,有其因由。

因刘协是董卓擅立,且绍曾反对卓废刘辩(少帝)。

因此,刘辩被废,新君的法统必遭袁绍质疑。

且关东诸侯起兵,虽各怀鬼胎,却总要立个漂亮的名目:

“讨伐奸贼、驱逐伪帝”便成了关东诸侯“心照不宣”的谎言。

说白了,关东诸侯,实际上也是割据1方的大小军阀,董卓固然是国贼,但这些关东诸侯难道就是好人?

我呸!

狗咬狗1嘴毛罢了!

这些关东诸侯若真是好人,哪里还会有后来的3国两晋?

大家齐心协力灭了董卓,开开心心拥护刘协不就好了?

然而,怎么可能?

刘焉私造天子乘舆、华服;

刘表私自郊祀;

孙坚私自杀上官;

袁绍、张超兄弟、曹操、鲍信等人欲立刘虞为帝;

士燮在南越称王;

曹操敢反复试探汉廷底线;

公孙度直接公然立嗣;

袁术干脆称帝!

这里面,可有1个是正经人?

何况,袁绍彼时确实对曹操防备有加。

放到后世,袁绍绝对是个黑心资本家!

绍、操这哥俩,1个赛着1个奸似鬼。

南朝学者颜之推,曾不无感慨地表示:

陈琳仕宦袁绍,则骂曹操为豺狼;

其人仕宦曹操,又骂袁绍为蛇虺(hui3声,1种毒蛇)。

前后反复,竟到这种地步。

陈孔璋(陈琳字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曹)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袁)绍为蛇虺(虺即毒蛇)。--《颜氏家训》

对此,颜之推归纳为“时势所迫,不得自专”,但也同时承认“此文人之巨患也”。

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颜氏家训》

对史料的剪裁运用,实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不难想象,《晋书》中对“长子形象”(司马炎、司马衷)的污蔑,对老2不要脸的拼命鼓吹(齐王司马攸),均来自唐初帝王的意志(老2李世民杀兄李建成继位);

《魏书》中对曹氏子弟的污蔑,均来自司马氏的意志;

至于对袁绍等人污蔑,则来自王沈、缪袭等人撰写的旧版《魏书》,也体现了浓厚的时代背景。

因为晋得位于曹魏,曹魏若得位不正,则西晋亦为篡逆。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西晋是由曹魏禅位,而曹魏则是由大汉天子禅位。

那么,曹魏若得位不正,西晋还有何正统性可言?

所以,惟有曹魏是正统,余者皆逆贼!

在古代,我们老祖宗都是这么玩的。

曾有段时间,云某心中极为迷茫…

因为云某发现,隐藏在华丽丽的英雄史书

然而…

经过整理、深思后,云某渐渐发现:

在这龌龊腌臜间,还有1种东西存在。

那种东西,便是英雄浩然之气!

那浩然之气,存在于英雄们每1次抉择、每1个举动之间!

壮哉!3国大争之世!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