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章 司马元显初露锋芒(2 / 2)

司马元显把自己的想法对桓修一一道明,桓修也是聪明人,心领神会,这是要瓦解荆州军阵营,各个击破。

两人经过一番密议,由司马元显执笔,上了一道奏章,里面高度赞扬了龙亢桓氏和弘农杨氏曾经为大晋立下了汗马功劳,赦免其反叛之罪。

召郗恢回京任五兵尚书,举荐杨佺期为雍州刺史,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桓玄为江州刺史,桓修为荆州刺史。

造反头子殷仲堪也可赦免,不过要调往岭南蛮荒之地的广州任刺史。

写完后,二人拿着奏章就去了太极殿的龙案上,看也不看那个傻子皇帝司马德宗,拿起玉玺就盖了个章,走完了合法程序。

然后两人再商量了一番,由谁去宣诏,桓修提议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殷仲堪的叔父,太常殷茂。

司马元显急忙召来了殷茂,命他去荆州军中宣诏。

当天,殷茂坐着官船进了荆州水军的前军大寨。

前军大寨中的桓玄、杨佺期在战船甲板上设香案,跪听诏书。

因为他们名义上还是“清君侧”,并没有公开造反朝廷。

两人本以为这是司马道子父子俩借助傻子皇帝的嘴来申饬他们造反,然后限多少时日,勒令退兵的诏书。

当听着殷茂抑扬顿挫地宣读完诏书,两人跪在地上久久回不过神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帝陛下不但赦免了自己的造反罪责,还封了梦寐以求的刺史官职。

在殷茂的再三提醒下,二人如梦方醒,连连叩首谢恩,当即表态请皇帝陛下放心,我们这就退兵,前去各自州上任去。

于是殷茂又到荆州水军的后军营寨给侄子殷仲堪颁诏。

殷仲堪一听,把自己调往广州,不禁勃然大怒。

当场撕毁了诏书,破口大骂司马道子父子俩,骂完之后再大骂桓玄和杨佺期,最后把他的叔父殷茂赶了出去,派人前往前军营寨,责令桓玄、杨佺期三日内必须拿下建康!

但此时的桓玄、杨佺期心态已经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

一个是从平民老百姓(桓玄此时就像当年在鸡笼山为父守孝的陈望,只有个广陵公爵位),一个是从小郡太守,直升一州刺史,朝廷给他们的官职来了个质的飞跃。

现在我们还听你殷仲堪的去打朝廷,况且其他两路已经败亡,我们脑子还没病到那种程度。

于是两人开始犹豫了起来,接到殷仲堪的命令后,谁也没挪窝。

殷仲堪在后军营寨中看见前军一直没动地方,彻底发飙了。

心道,你们俩也要学刘牢之反水是吧,好!我遂了你们心愿!

于是下令后军五万水师拔锚开船,返回江陵,同时命人传信给桓玄和杨佺期以及所有前军将领,等我一回到江陵,先杀了你们俩的全家老小!

多年在兖州任督邮,掌管司法、刑名、审讯的殷仲堪心肠又毒又硬,这些大家伙儿都多有领教。

他们所有人的家属都在江陵,决不能因为朝廷一个虚头巴脑的职位而葬送了自己全家。

于是桓玄、杨佺期急忙下令起锚开船,跟着殷仲堪后军舰队的背影就狂追了起来。

经过几天几夜的追赶,终于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市附近)追上了殷仲堪,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道好险啊,差点全家被灭了门。

于是二人一起来到中军大帐向殷仲堪请罪,表示自己并非不想进军,只是想看看司马道子父子俩还有其他什么花招,并发誓今后要紧紧团结在以殷仲堪为领导核心的周围。

殷仲堪一见,也就顺坡下驴,表示只是试探一下二人的诚心,并非真要杀其全家。

三人言归于好。

表面上来看,三人联盟又牢不可破了,但局势却变得越发微妙了起来。

司马元显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他的离间计还是有了较大的成效,荆州三人联盟已经不再互相信任,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当然他们也不会完全相信朝廷,各自有了各自的小算盘。

桓玄勇略过人,能打仗,但手里没兵。

杨佺期有野心,更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在荆州没有威望,也没有兵。

殷仲堪手里有兵,但不会打仗,如果战事一起还得需要他俩,又不敢轻易把兵权放出去。

于是殷仲堪想出一个办法来,那就是他稍稍退一步,提议三个人互相交换儿子做人质。

桓玄和杨佺期也不敢不答应,毕竟自己的家人都捏在殷仲堪手里。

九月二十三日,他们决定一致拒绝接受朝廷的任命和指挥,并且联名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为王恭申辩说理,要求为他平反,恢复名声,装殓棺椁,送葬于鸡笼山陵园。

再请求朝廷诛杀刘牢之以及谯王司马尚之,以告慰王恭等英烈在天之灵。

最后质问朝廷,殷仲堪没有罪过,为什么独独被降职贬黜到岭南的广州。

奏章到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手里,两人非常惧怕,他们俩以为荆州三人联盟没有被瓦解,急召众文武大臣来到太极殿上商讨。

最终在大家的商议下,决定罢免了桓修的官职,把荆州又还给殷仲堪管辖,并对他特别下诏,好言相慰,希望以此求得和解。

殷仲堪等人这才接受诏书。

由庾楷主导的王恭、殷仲堪这场“清君侧”事件经历了一个多月,告一段落。

司马元显大获全胜,不但摆平了庾楷和王恭,还给荆州三角联盟埋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雷。

身为高门士族出身,擅长清谈,少年时在建康的殷仲堪就曾说过一句话,“三日不读《道德经》舌根僵硬”,而闻名于世。

但是他除了不擅长统兵作战之外,在政治上也缺乏手腕和远见。

十月初,殷仲堪、桓玄、杨佺期三人在浔阳郡正式缔结盟约,登坛歃血。

殷仲堪感觉在荆州,桓玄声望最高,自他爹桓温一直到桓豁、桓冲、桓石民,龙亢桓氏盘踞荆州四十余载,盘根错节,群众基础雄厚。

决定推举桓玄为盟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