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提出屯田制
仁德皇帝的圣职还没到的时候,蓬宝儿专门去找了宁王谈了一件事,她前往宁王府的时候太子也在。
现在大将军归来,太子便从军营回城了,现在他和其他人一样在等着仁德皇帝的圣职。所以,今日,蓬宝儿前往宁王府的时候,太子和乐和也在。
将军府院子里,太子换了士兵服和乐和在练武对打,蓬宝儿进了宁王府,太子和乐和停了下来。蓬宝儿福了福身:“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将军夫人请起。”是
蓬宝儿:“今日臣妾来找王爷谈一事。”
太子殿下:“不知道将军夫人要和皇叔谈什么事?”
蓬宝儿:“屯田制。”
太子殿下来了兴趣:“皇叔在书房,将军夫人随我一起去。”
蓬宝儿:“是,殿下。”
于是,三人前往宁王的书房。
书房里,宁王正在看从民间搜刮来的杂记,太子殿下带着蓬宝儿和乐和进门的时候,他放下书问:“什么事?”
太子殿下:“将军夫人来找皇叔谈屯田制’。”
宁王:“作吧。”
三人坐下,于是蓬宝儿把自己的想法道了出来。
蓬宝儿:“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当两国战争结束,边关将士可施以屯田制,边关军营屯田所种植生产的粮食以供军需,以保证边防军的粮饷需要。这样的话,对一个国家开阔边疆,巩固边防有着极大的作用???????”
两国交战即将停止,今年,运送过来的军粮恐怕也不会再分给百姓们。这样的话,军营可自给自足,心怀致远的宁王,想要开阔新的辽域和疆土,完全不再害怕军需问题。
蓬宝儿怎么都想不到,她的这个提议,会造成宁王日后带兵探索新的领域,让南靖国的版图扩得更大。
而后记《史实》中,对这位宁王更是褒贬不一。但南靖国的版图确实是他扩大的没错就对了。
听完蓬宝儿的话,宁王说:“你可知道,这里的土地,除了土豆之外,什么都种不了。”
蓬宝儿:“除了土豆,现在多了一个雪菜。还有,可是试着种植其他粮食。”她不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没有适合边关大地种植的主食。
宁王:“呵呵,那就等你把主食试种出来再说吧。”
土豆一年一季,确实是能保证了人们的粮食,但这个毕竟不是能够长期保存个几年的主食,所以,蓬宝儿的想法很好。但也要看实际问题。
蓬宝儿:“王爷说得对。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够发现可适合种植的主粮。”
宁王:“我等着。”
然后继续拿起杂记看,里面有提到一种粮食,可在任何地方种植,但是,只是这种主粮比较硬,要长时间熬才能软。但很饱腹??????
宁王看了看杂记里面记录的地址于是记在了心里。
蓬宝儿提出来的事情说完了,宁王这算是半接受了。其实还是主粮问题。据她所知,主粮分类并不少,但南靖国目前为止,她见过的只有三四种而已。
所以,应该还有其他主粮存在,只是他们还没找到而已。
告辞了宁王府,蓬宝儿回去。
几天后,仁德皇帝派来传圣旨的京官终于到了。太守大人带领士兵前来迎接。仁德皇帝身边的最器重的宫人没有什么派头,沉浸宫中多年,这一位早就知道江太守在仁德皇帝身边的地位,所以对江太守客客气气。
江太守一行人前往太守府。于是让江太守去请大将军、太子殿下、宁王前来听旨。于是,江太守派人前往请人。
太子和宁王在王府,听到京中圣旨已到,还有一份是宁王的时候,宁王微微一顿。太子殿下看着宁王,他面上波澜不惊,然后前往太守府,于是,太子殿下跟着前往。
最晚收到的是军营里的武侠。
他到的时候,其他人都在了。
人都到齐了,宫人按照顺序念了仁德皇帝的圣旨,第一份是太子的。让他在五天之内启程回京。
第二份是给宁王的,令他随同太子殿下回京面圣。
而武侠那份,除了带兵护送太子殿下和宁王之外,还要把北丘国的使臣送到京城。
最后江太守的那份圣旨,也是要他前往京城。
宁王、太子殿下、大将军武侠前往京城面圣,这些,江太守理解。可是让他去面圣干什么?他都有很多、很多年没有离开过边关了。更别提进京了。现在,忽然听到皇上让他进京?不会是因为自己老了,要革了自己的职吧?
想不通,那就不想了。皇上自有自己的安排。
武侠说五天后启程,让大家准备一下。听从了武侠的安排,大家开始准备前往京城的事宜。而北丘国的使者,元康大人和奇逸大人听到消息的时候,心中松了一口气。
终于,南靖国皇帝来了圣旨。
武侠调了一队人马到建兖城,到时候作为护送几位重要人物的军队。所以,这几天他都会留在建兖城里。
武侠换掉戎装去店里,然后把要回京城的事情告诉蓬宝儿和老头子。
武侠说:“姥爷和宝儿在建兖城等着我。”
就算是卸职,也要有一个过渡期,而不是,皇帝让你卸职,就可以马上交出军权然后离开的。
蓬宝儿点点头,她的内心松了一口气:“好,我们等。”
快了,快了。大侠解甲归田,然后平平安安过一生。
老头子:“去吧,家里有我照看着。”
点点头,武侠让乐和好好陪着蓬宝儿和芝兰,然后拎起一直抱着他不放的念侠,念侠咯咯咯笑着抱住他脑袋然后揪了揪他长出来的胡子。
武侠大笑逗儿子。
这一下,念侠更加开心了。
乐和专门和武侠回家好好陪在家人身边,他这一去,就永远留在太子殿下身边,留在京城了。虽说,日后芝兰也会留在蓬府,但以后,恐怕都会和蓬宝儿和念侠分别很久。
知道乐和的选择后,老头子倒是为乐和感到骄傲。
这个孩子,日后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