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前尘往事(1 / 2)

醒来已经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浮云山上,终年被大雾遮蔽,好似一团挥之不去的阴霾。

连着几日我意志消沉的坐在那座废墟之中,抬头望着那尊天人雕塑。

没人敢上前来找我搭话,唯有王正清和持枪老人来到我身边送些吃食。

我就在那雕塑前坐了一天一夜。

仲游的事情也处理好了,只不过在生魂回归肉体的那一刻,原本高大魁梧的汉子身体萎缩的不成样子,仿佛老了几十岁,眼睛还瞎了一只。浑身上下附满草药,模样凄惨无比。

有好心的散修愿意将仲游带回去找他的女儿,我则处理完这件事后,便一直待在山顶,望着那雕塑。

远处笛声悠扬,似飘渺,似云端,似乎从前尘吹来的一阵夜风。

王正清坐在一处大碑前,山风呼啸着坠入身旁的幽谷。这位道宗里辈分极高的小真人,似乎想起了一些伤心事。

“曲子吹的老夫也有些神伤了。来来来,小道长,老夫觅得一壶佳酿,正愁无人对饮,不若陪老夫喝上几杯。”阵外,一位老者缓步走来,这位昔年曾在蜀地留有掌中八尺是惊雷称号的老人提了壶酒,背后长枪被一块灰布包裹着。

老人走来,见我仍是一动不动的痴呆模样,倒也不在意,他把三只碗放下,自顾自斟满,仰头一口饮尽,抹了抹嘴意态阑珊的就着曲子,唱起了蜀地的歌谣。

老人的歌声似乎把我带回了一个年代,一个还没有现在,还是很早很早以前的过去。

那年春,城门内外站满了大大小小来看热闹的人。官府方面更是早早的出门迎接,人人脸上都挂满了艳羡的模样。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站在门口,在穿县令官补的男人搀扶下泣不成声。

我坐在高头大马上,身后敲锣打鼓,漫漫长的路上,马队以一种并不快的速度缓慢行驶在官道上。

路旁桃花开了,身边的书童下去摘了一朵,他递给我的时候满脸掩饰不住的欣喜,他道“少爷,咱们快到家了。”

谁能想到,坐落在整个王朝版图西南端的一座小小的县城里,竟然能出一位状元郎。

那一天,我回到家中,除了接家眷去举世闻名的王都,也是为了再看这家乡最后一眼。

也许此生都不一定能再回来了吧。如此想着,心中无法挂怀的却是一位早已病逝的女子。

那时我家里是穷,我爹是个教书匠,教了一辈子书,读了那么多圣贤道理,最终也还是没读出个理所当然来。

爹一直叫我要好好读书,等考上功名,当上了官,以后就能改变这个国家,让每个人都过上能吃饱饭的日子。

随着慢慢长大,我开始在想读圣贤书真的有用吗?我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在那些五脊六兽百无聊赖的岁月里,她的出现就像一道照亮黑夜的光,实在是过于美好。

我和她站一起的时候总有些自卑,她个子比我高些,长的也不似我瘦瘦弱弱,而是有些男孩气的大姑娘。

她很好看,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当然,她不笑的时候也很好看,就像山野里的清泉总让瞧不厌。

可是女孩总归是要长大嫁人的,记得我十三岁那年,她就被许了出去,听说是城里的一座大户人家。

我读了这么多的书,自然知道所谓世俗无非如此,可我无法理解。

她出嫁那天,我坐在院子里,没有看书,而是发了一天的呆。

从那之后,我便甚少再见她了。不过我学业还算不错,顺利过了童试,四里八方也小有名气,旁人见了免不了喊我一声小秀才。

腹有诗书,可我依旧不快乐。

我仍喜欢去小时候捉虾的河边待着,听着山上潺潺流动的清泉,闭上眼,吹着那来自童年时淋过的风,只是偶尔感慨身边再无那位可以让我安心不做它想的人了。

风铃滴溜转个不停,我从州府回来时,满街张灯结彩,无数豪客士绅来此道贺。我只道,不过是过了个乡试,离京城还有个十万八千里远呢。

可他们依旧狂热,那年我才十七,人生风华正盛。

自发为我说媒的人几乎是快踏破我的家门,我那个终年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在那时节脸上也松动了不少,他私下曾问过我的意见,在得知我尚未有婚娶念头,他倒也没急着催我,嘴上说着学业为重,默默替我掩上了屋门,将来访者一一回绝。

其实,我也不喜欢读书,只不过除了读书我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难道和父亲一样去当个教书先生?

坐在砚台前,望着窗外碧蓝天空,我在想,她约莫也该知道我回来了吧。

她嫁人后倒是经常回家,我大概知晓她在那边过得其实并不怎么好。

成年之后的我们再相见时是那么的拘谨,我们聊了很多,从省城趣闻聊到家长里短。渐渐的我发现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爱笑,小时候脸上的浅浅红晕也化作朵朵红粉,青青瓦黛。

她问我怎么不娶个姑娘时,我笑着说世上诗书已让我烦不胜烦,娶妻更是无暇顾及。其实,更主要是这世上再无如你这般的女子。

最后一次见她是在城里的龙灯集会上遇见的。

那时节,临近冬月,来往参加集会的人都穿着厚实衣服。

当时她穿了件雪白小袄,站在人群里,怀中还抱了个粉嘟嘟的婴儿,很是显眼。

我站在离她好些远的屋檐下,看着她身影隐没在人潮中,直到灯会结束。

恍惚间,我已到了中年,坐在案台前,耳边似回想起当年女子轻笑,她问“今日又读了哪些书?”

“夫子,如今国已不国,叛军将至,我等却在这处避风躲事,大谈什么学问之道。”座下,无数学子群情激愤,看着这群面容稚嫩的少年,我似乎才记起如今已经学宫里的讲师,而今日便是受降之日。

面对学生质疑,我清了清嗓子,语气不见波澜依旧温和笑道“你们都是些有热血的大好儿郎,但若上阵杀敌能割去几颗头颅啊?书生建功乃是沙场之外…”我在讲桌上,屋外天色阴暗,黑云压城,大雨将至。

那年,胡人南下,马蹄阵阵,踏碎了关外雄城,踏在了王朝最中坚的心脏上。

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王朝的倾倒。

数百名儒生向我的背影送别,我回头望向他们,忽而想起若干年前,骑在马背上也是这般回头望去的那一幕。

还记得第一次来时,那位天子带着满朝文武,城门大开。

眼眶略微有些湿润,我含笑摇头,轻轻拭去眼角泪水,看清面前城楼尽皆甲胄,而迎接我的则是一道道闪着银光的锋锐寒芒。

我拿起棋盘,背起竹篓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那座昔日王都底下。

就在众名士卒的注视中,年近不惑的我,那棋盘放在面前的地上,我放下竹篓,盘腿坐好,两盒棋子呈对角放置,我轻轻吸了口气,看向棋盘对面笑意温柔。

记起那年隆冬大雪,我与她被困山上。她靠着我瑟瑟发抖,我则照着书上所写,用那古旧的法子生火,可眼瞅着半天过去了,手心都要撮破,但火光却不见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