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十六章 弄潮儿向北夺冠(1 / 2)

她死死地盯着江面的头船“皓月”,死死地盯着杨桂枝,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她?怎么会是她?她怎么会是会稽山阴来的,这明明就是杨桂枝!她竟然没死……”

杜婉茵这半年来,没有因为任何事而令她紧张过。可现如今,瞧着船头上的杨桂枝,她紧张了……除了紧张,甚至还有些恐惧!

“没什么,她回来又怎么样?教坊的事儿她一辈子也找不到我头上,我担心什么……呵呵!”杜婉茵自我安慰着。

另一边,在马远身边儿,方才一直吃个不停的苏姒锦也站了起来,不断地为桂枝鼓掌喝彩。

马远无奈,只得与安排了这次大典而脸上有光的刘青石举杯共饮。

船队行至六和塔前,琵琶与鼓声越来越激烈。两岸边,早就排满了数百名弄潮人儿,他们就等着船来在此处,“弄潮儿”比武大会正式开始!

此刻,百余名弄潮人踩着水,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随着一声重鼓落下,岸边有人发号施令称正式开始,紧接着百余人便是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有的踏混木,有的在表演水傀儡、水百戏等,各呈伎艺……当然,也有的不慎跌入潮水中,只好悻悻游回。

这“弄潮儿”比武是看旗尾沾湿程度,以此评判高低,所以护住旗子尤为重要。

在这百余人刚冲入江面随浪潮起伏,很快便有人不幸落水游回了岸边,船边儿的“弄潮儿”越来越少,竞争也越发激烈,而向北此时便在这些人之中。

弄潮这种把式,作为杂艺大师的向大鼻自然传授过他。

“弄潮儿”比武在于脚下功夫,脚下的木棍踩得越稳,才能在潮头立得越久越稳!

向北心中想着,一定要拔得头筹,届时可以讨赏,恩赐进宫谋个差事,便可以在宫里经常陪伴桂枝。

浪潮前,向北披头散发,一身锦体社的绣花刺青乃是大鹏展翅,他手里拿着用丝绸缝制的十面大彩旗,彩旗上写着大宋字样。

此时向北属于众“弄潮儿”之中拔尖儿的几位,稳居前三列。

随潮水翻滚,众人脚下的木棍也随之荡漾,向北的脚始终稳稳地踩着,眼睛不时看向“皓月”船上的桂枝……

桂枝也在起舞,舞动间难免扭转身形,一个不经意她看到了浪潮头的向北正朝她挥手。

桂枝浅笑一声,随后拨动琵琶,鼓点震起。

向北一愣,这才发现面前一道四五丈高的潮头迎面而来,身旁的人措手不及,手忙脚乱,而他则是自信地笑了笑,直接扭转身形,使脚下木棍侧开,以减缓速度,潮头涌来,向北因为速度减慢而避过了潮头的打击,而且还顺着潮流直接滑到了船尾,来到了“皓月”船的另一侧!再一瞧,方才那俩人已然被浪潮打得落水了。

反观向北,波澜不惊,最重要的是手里的旗子一滴水都没沾到!

向北这一动作,令岸边百姓纷纷高呼!

就连不少武将看到后都笑出了声。其中,辛弃疾捋须笑道:“此小子倒是好筋骨!

脑子也灵活!”

李显忠听后点了点头,“咱家帐下缺的就是这等男儿,你莫与我抢!”

“弄潮儿”比武胜负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即便后方还有一些刚加入的弄潮人,但向北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

但这还并未结束,两岸将士仍在演武,六和塔下百官仍在推杯换盏,官家也与吴太后、太上皇相聊甚欢。

“唉?你们看!那天边儿的是什么?”

“啊?哪儿有什么啊,别打扰我看潮头!”

“没骗你,真有东西,你们快看啊!”

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声音,众人目光一转,看向江边另一侧。

却见,天边儿不知打哪儿飞来了一群大雁!

而此时,主船后方的船正在不断变换着队列,那一群大雁来在江面上方,倒也不飞走,反而是顺着那些船开始换位置。它们随着鼓声,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人”字,时而排成“回”字,最后齐齐地来到头船“皓月”上空,随着琵琶悠扬婉转声,排成一个“寿”字,水中不仅弄潮人齐齐挥舞旗帜,鱼儿更是跳出水面,仿佛也在参与这场盛会。

随着百鸟祝寿,文武百官、全城百姓皆跪地向太上皇和官家朝拜,向吴太后祝寿。

见此盛况,太上皇、吴太后皆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