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不见皇阿玛为端静生气,他略有些心急,也不顾不上会不会冒犯皇阿玛,直忍不住问。
“皇阿玛打算如何为三姐姐做主?这事儿恐不好办。”
康熙爷并不气恼胤祚的试探,反而沉声冷道:“朕待喀喇沁部亲厚,是看重杜陵郡王的忠诚,看中他在蒙古各部中的声望,既他不敬,阳奉阴违,那朕自然是要换个比他忠心的人坐在这个位子上。”
“胤祚,你要知道,重要的从不是噶尔臧,而是杜陵郡王。”
六爷心头一震,本以为皇阿玛至多会罚了噶尔臧,谁道竟是直接动了杀心,继而他又放心了下来,皇阿玛虽事事以国之大义为重,可见也不是全然不在乎亲情,没有人情味的。
然若是这人情味放在太子身上,恐他们期待的废太子那一天还远不能到来。
“儿臣受教。”
端静来后,为了顾着她的体面,玉琭便先带着六爷回去了,并未在一旁听着,也不知康熙爷是如何同端静说的,眼瞧着端静是开朗了些,不复先前那样强颜欢笑的模样了。
在端静公主府驻跸四天,御驾便又要启程,临行依旧例赏了端静和额驸,这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康熙爷留给端静的就多了,光是奴才便留下了五十多个,更别提侍卫,连太医也有两位,一位是专看病的,一位是专用毒的。
除此以外,康熙爷细心了解蒙古风俗,知当地人信奉佛教、黄教,他有心削弱蒙古的实力,便有心在宗教上大做文章。
其一便是接见活佛,大力宣扬宗教,只要出家努力修行,就会获得相当大的好处,甚至不用承担兵役、徭役、赋税、生产等各方面的劳动,如果修成高僧,就能获得朝廷的认同和封赏,其二便是拨款建造大量的寺庙,如此也是推广宗教的手段。
这对贫苦的蒙古百姓来说无疑是极有吸引力的,先前连年打仗,大清就粮草还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更别提蒙古,而今蒙古虽靠着朝廷得了不少好处,可得好处的终究还是部族中的大人物,他们又怎会想起下头的劳苦大众呢。
而且因为打仗死伤,部族中男少女多,家里的男丁要么老要么小,显然不能承担家庭重担,生活已然不容易,在加之徭役赋税无疑让百姓的日子更艰难,而今有这等机会,自然让贫苦家庭趋之若鹜,家里有几个男孩便送去几个男孩入教。
既入教得了好处,便没有还俗一说,如此一来,蒙古各部人口必将迅速削减,长此以往便再不是大清的对手,届时再想拿捏了谁自然容易至极,得了公主的各部也只能靠着公主过了好日子。
此举不仅利于端静,更惠及纯禧和荣宪,再不叫嫁去蒙古的女儿过了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