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74章 允许钓鱼,先下手为强(2 / 2)

比如伱家中有官员在江南省,那你可以到浙江经商,河北的可以到福建经商。

只要跨省就行。

至于有人会说,那我张三的亲属到李四省去经商,李四亲属到张三省去经商,相互帮忙不就行了?你可以这么干,只要不怕谁先下手为强就行。

由于此时天津府划归朝廷的河北省,所以除了河北本地的官员,其他地方也有官员派人来找商机做生意。

史宇之还等到了陕西制置副使史嵩之的家仆史天保。

史天保是代表史嵩之来的,并且和史宇之约好,两人在此相见。

史嵩之在赵与芮宝庆年初做到襄阳通判,后来在太学生闹事中果断站在赵与芮这边,事后没有受到追究。

但后面几年升迁也比较慢,几年升知府,又数年才升陕西制置副使。

这人能力有点,但不算出众,关键是史弥远的侄子,所以赵与芮能用到现在,也算不错。

史天保看到史宇之后也上前拜见,也说自己是奉家主之命,来和史宇之合作,看看有什么生意可做,一切听凭史宇之的。

史宇之之前去见过史嵩之,两人商定了合作事宜,史嵩之专心当官,史宇之在外面赚钱。

史宇之没什么本钱,史嵩之也是看在当年史弥远照顾他的面子上,故意照顾史宇之,毕竟当年史弥远非常照顾史嵩之,把史嵩之也当儿子一样。

今天现场来了五六十个富人地主,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南,山东,江南等省,更远的省来的比较少,毕竟这是朝廷的一个新试点,有些人知道消息时,这边招标可能已经结束了。

史嵩之因为是官员,所以知道消息比较早,才能派人从陕西过来。

招标现场比较简陋,实在是当地衙门都没建好。

知府郑天昌亲自上阵,先简单说了几句开场白,大意是朝廷为了省事,决定让大伙一起发财,把一些重要工程给百姓承包,但质量一定要保证。

具体的要求规定,又指定了一名天津工曹来细说。

郑天昌说完后,一个六品官员站出来,拿着一张大大的字报开始读了起来,读完后还会张贴在现场。

众人俱凝神细听。

史宇之发现这官员面前的桌子上放了好多大字报,后来才知道,一张代表一个工程。

第一张读的就是大沽口码头工程。

朝廷已经兴建了大沽口基础工程,大概在明年二月完工。

后面由民间接着承办,要求港口扩宽到多少丈宽,近岸多少深,可以停多少船,同时有多少船可以卸货。

港口码头别建两排,约百幢各种房屋(商铺),大概位置和地图都有,这些房屋八成归属天津府衙,两成归承包的建筑商(建筑商将来卖也行,租也行。)

另有配套三条马路,包括马路标准和长度,地图。

总工程量按朝廷工部估算,若有五千民夫加上上百工匠们,每天干十小时左右,大概要干四百天。

朝廷开价四十万贯,工期要求五百天内,各商人只能出价一次,价低者得。

说完之后,官员把那大字报贴了起来,大伙一涌而上,史宇之对这个工程没兴趣,但也凑上去看了看。

大字报的商铺,马路多长和方向,全部都有规划。

现场很多商人都立刻议论纷纷。

史宇之自己也在心中盘算着。

按他在天津府这几天的观察,正经青壮的劳力一天二十文还包吃,接近三十文,一个月就算一贯,五千劳力就算五千贯,工期算一年半,工钱接近十万贯。

工匠每人每年算五十贯,一百个算六千,当然,朝廷说要一百个,你不一定要用一百个,可能五十个,三十个也能干,关键还是看你自己,只要按期完工就行。

另外的开支就是各种材料,石头,树木,工具等消耗。

肯定还要用到和种马车,骡具等运输物。

史宇之这么一算,这些工程成本价大概不超过二十万贯。

如果给工人工钱再高点,每天多干点,可能在一年内就能干完。

利润将近一半。

这钱好赚啊,一年赚二十万贯?

但朝廷阴毒,招标方式是商人各自出价一次,最低价得。

而且是现场开奖。

前面官员说完后,现场的商人们就在相互议论,基本都是在盘算能赚多少钱,有多少利润,大部份人都和史宇之差不多,认为利润挺高的。

当然,朝廷的公文也贴的很清楚,工程质要高,经的起检测,利润这么高,大伙也没有必要偷工减料,省的引来麻烦。

现场有十几个人对这工程感兴趣,纷纷开始思索出价多少了。

史宇之这时低头对身边史天保道:“这工程不赚钱都行,只要不亏本,可以分到两成商铺房产,将来天津港兴旺了,就是出租售卖,都能大赚。”

史天保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但天津府刚建,港口也是为了将来迁都所弄,迁都的事起码在几年后,所以这里兴旺要几年,甚至十年后的事。

大部份人怕是等不急。

如果按史宇之看,出价二十万贯就差不多了,只要不亏本,将来肯定能赚。

就在他和别人议论之时,前面已经有十几个商人决定出价。

朝廷给他们考虑的时间不多,边上点了一柱香,所有人在半柱香烧完前要出价。

现场有吏役给他们每人发了笔和纸,接着要求出价的人分开距离,所有人向一个方向,写下自己的出价。

写完后吏役上前拿过来,拿一个读一个,并高高举起。

整个过程在史宇之看来还是相当透明和公证。

“浙江李掌柜,出价二十六万贯。”

第一个报出来现场就炸锅了。

谁也没想到朝廷开价四十万贯,姓李的才出价二十六万。

有人已经在摇头大骂,估计骂李掌柜太卷,这样大伙怎么赚钱?

后面陆续被报了出来,第二个出价三十六万贯,足足高了李掌柜十万贯。

第三个二十八万,然后有29,32,一路报下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