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赵与芮直接从当地屯驻大军中,要到一千员额的步营名额。
至于他会不会吃空饷,在聂子述等人看来,是肯定的。
数天之后,朝廷批复来到庆元府。
同意定海水军扩增至三千八百人(比赵与芮想像中要少了点),设统领一员,副统领两员,设五将,有正将,副将,准备将若干。
定海水军没有设统制或都统制,是根据兵员额数来定的,南宋惯例,兵多的可能设都统制或统制,兵少的就设统领。
但这对赵与芮来说无所谓。
员额就地招募,庆元府(定海县)地方财政支出,就是要让驻地定海县自支。
其中关键的一条是,水军船只也由地方(定海县)自筹。
史弥远的意思,我同意你魏王吃空饷,但是你想真的增兵买船,只能定海县自己出,庆元府不出。
一艘大点的战船要数千,甚至上万贯,定海县肯定不愿意出的。
赵与芮在水军中吃空饷也好,练兵也好,史弥远都不介意,此时他已经为赵与芮当皇帝造势,当然不愿意与赵与芮闹的不和。
可以说,赵与芮没有插手当地政务大事,是让史弥远非常放心的。
至于赵与芮真的练些水军?史弥远也不会放在心上,只会当赵与芮要用来做海贸。
两宋立国以来,还没听说谁用水军上岸搞过事的。
老史相当给面子,定海水军从一个副将,变成五正将,十副将的军级单位,都没有从其他地方调军将过来。
他一是给赵与芮自己提拔,二是给赵与芮吃空饷。
比如像统领,最起码也得是武德大夫,正七品以上武官担任,像冯德山的武德大夫月俸25贯,另有每月厨料米一石,面两石,还有春绢七匹、冬绢十匹,绵30两,他的差遣目前是水军副将,还有在职钱约十五贯,你看你看,这南宋七品武官加差遣的收入,加起来和赵与芮以前沂王差不多。
如果赵与芮吃空饷,不提拔统制,那这笔钱和米面绢绵,就变成他的了。
赵与芮会吃空饷吗?当然吃。
他扩军的理由就是吃空饷,要是借这机会把中高级军将全提满了,那就不是吃空饷,是培养心腹军将。
而且他刚到庆元府,刚组水军,根本没有多少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人。
赵与芮打算提个统制,一个副统领,五个正将提两个,十个副将提几个,其他全部吃空饷,顺便考核水军将领,给他们动力,本王还留着位置呢。
看到有这么多空缺,想必很多人会想投靠魏王。
于有了水军员额之后,赵与芮一面把自己人以招募之名放进水军,一边在附近招募水军,凑足人手,扩军的同时配合卖官的事,开始安排提拔一批自己亲信随从。
二月底,赵与芮正式人屯兵大营中分得一千员额,以驻市舶司附近为借口,圈了一块地当军营,然后推荐任命了一批步营低级军官,俱是他自己人,其中李平夏李家在浙东族人很多,也有多人来投。
这一千人设为一将,正将由他贴身侍卫牛宝兼着,副将以下,都头以上全空着。
因为他刚推荐的军官,只能是最低级开始。
整个一将只有军官,没有士兵,这在聂子述等人看来,魏王妥妥在吃空饷。
这消息传到史弥远那里,史弥远抹须而笑,魏王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事,连空饷都要吃。
至此,赵与芮名义上经已有了自己的水军和步营,他来到南宋这么久,终于在军事上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月初,大小船三十多条来到定海县,风尘仆仆的秦卓满脸精神,带着一大波人下了船,来到赵与芮在定海县城的衙门。
去年十月他陪赵与芮重起信州矿场之后,便奔波各地,主要是重建立物流和情报据点,这是他以前的老本行,几个月就全部搞定。
这次赵与芮要用人,他匆匆从信州矿场带了一百多人,随行还有赵与芮的表弟全勇,以及秦卓在各地买来的新仆人。
新仆人俱是少年,十七八岁左右,身材较壮实,且全是孤儿,共有一百多人,两拨人加起来,约三百。
而在秦卓过来的前几天,临安城的小开封送了三十多个人过来,这样赵与芮手上可用的人已经有近四百人。
矿场的都是经过全勇训练了近半年的人,加上原有的,赵与芮组成了自己一百五十名随从,实际人数接近一百七十,但这会也没人会一个个数,也不可能各部同时出现,所以大伙都不知道实际人数。
其余两百多人有一半左右就放置在赵与芮新成立的‘严氏四海贸易商铺’,商铺在定海县城内,经营盐、糖、海贸等各种生意。
这商铺表面的掌柜叫严康,是定海当地富商,与秦卓有生意来往,关系不错,赵与芮以严家名义成立商铺,实际由自己人掌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