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0章 贴加官(2 / 2)

伙计问,“这个有什么用?”

官伯虞回想了下说,“你看它内部结构就知道了,束腰这个地方有一个箅子(bìzǐ),把底下生火就可以蒸煮食物。”

“就只能煮饭,把一个煮饭的鼎放在这!前面写聚魂长廊,结果就是个厨房?”伙计一脸惊讶,“陈家少爷你确定你没弄错?要不再看看?”

官伯虞脸色一沉,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

宋遇青知道他这是不开心了,马上补充说,“这个铜鼎,放在这肯定有他用意,这里这么多瓶瓶罐罐,放个煮饭东西也正常嘛,大家都是一类东西……”说到后来,他自己也编不下去了。

场面一度尴尬,几个人都不说话。

突然,一个伙计惊呼,“这个里面有东西!”

原来那个伙计爬上了铜甗顶部,这两个伙计身手很好,轻松就可以爬上去三米高。

官伯虞说,“里面有什么?”

伙计说,“你们自己看吧。”说着他扔了几个灰色的球下来,球体砸落在地上,外层裹着的黄土应声而碎,连同内部的物体一块摔了个稀碎。

低头一看,竟然是几个灰白色的头骨!头骨骨质应该是人体最坚硬的骨头,容易存留,而这么几米的高度,几个头骨居然摔得粉碎,甚至脆得摔成了粉末状的小块。

宋遇青说,“这个头骨假的吧!怎么会这么脆?”

“通常来说,头骨是很坚硬的。”官伯虞用鞋子捻了捻地上的碎骨块,“如果骨头被长时间蒸煮过,情况就不一样了。”

“你……你是说这些头骨被人煮过,这也太……”宋遇青惊得张大了嘴,目光飘向那个铜鼎,“煮骨头的不会就是这个铜甗吧!”

官伯虞点头,“眼下只有这么一个解释,经过蒸煮让钙质变酥,人骨是不容易降解的,尤其是头骨,最坚硬的部分之一。”

宋遇青说,“他们煮人头干什么?食人部落?”

官伯虞说,“不是食人部落才会煮人头的,各个部族之间流动战争,当缺少食物来源时,俘虏也会被充当食物,不少那个时期时候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了许多有牙齿啃咬痕迹的人骨。”

据他讲述,殷商时期出现了许多种刑法,有一种叫做蒸刑。《晋书》记载,西周时西伯侯姬昌被囚禁于羑里时,他的儿子伯邑考在殷都作人质,为纣王当车夫。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蒸为羹”,赐给西伯侯。

再到后来,不少书籍中都有过记录,战乱战争的时期,民不聊生,难以为计。乱兵食人肉,甚至还给各种人肉分别取了名号,“两脚羊”,“和骨烂”,“不羡羊”等等,

蒸人的大锅古时叫做鼎或镬(huò),是用铜或铁铸成的,《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一句话“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有足曰鼎,无足曰镬”。因为烹人要用鼎或镬,所以,又把这种酷刑叫做镬烹、鼎镬或汤镬。把犯人放在鼎中,底下点火,严刑逼供,如果不说,那就只有被活活蒸熟的结果。

宋遇青听得表情一愣,官伯虞说的有些事情,他多少也是听说过的,当年扬州十日堪称人间炼狱,清兵入关缺少食粮,发生了许多这样的事情。同时期,还有种称为人皮面具的酷刑叫做贴加官,主要是用于官员的刑讯逼供,不会像其他的酷刑一样留下痕迹。

首先司刑职员将桑纸盖在盖在犯人脸上,司刑职员将嘴里含着酒喷出,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服在脸上。接着又盖第二张,如法炮制。犯人起先还能用舌头把桑纸戳破,但是桑纸几张以后,根本舔不破。最后将叠在一起,将快干燥的桑皮纸揭下,桑纸凹凸分明凸出人脸的形状,犹如戏台上“跳加官”的面具,由于桑皮纸紧贴面部,导致犯人呼息困难,直至口鼻呛血,过程极为痛苦,以便招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