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
"是指收藏重要书籍文献的箱子,金是金银的金,匮是指箱子。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极为珍贵或重要的文献资料。
金匮之名,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灵兰秘典论”“玉版论要”及“金匮真言论”等篇中可以看到。
玉函是指用玉装饰的箱子,
"玉函
"则象征着珍贵和保护。?
所以金匮也好,玉函也好,都是箱子的问题。
《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其实是两本内容不一样的书,只是名字相似而已,但是很多人望文生义,乃至于一些中医都搞不清楚,张冠李戴,贻笑大方。
《金匮玉函经》是唐代人整理的另一个版本的《伤寒论》。
有学生好奇:“既然两本都是《伤寒论》,那北宋为什么还要专门再出版一本《金匮玉函经》呢?”
“问得好!”李介宾对于这个提问很满意:“首先,这两本书内容近似,但并不完全一样。不然也没有必要整理出两本,完全可以如同《黄帝内经素问》一样,校正成一本,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本已经在流传的过程中,成为了两种传本,没办法再合二为一。
而且......我们现在只知道《伤寒论》,皆以为是张仲景正宗,但在北宋的时候,可能当时的林亿等人并不认为《伤寒论》是能代表张仲景的唯一传本,只是后来随着时间迁移,《伤寒论》流传越来越广,而《金匮玉函经》则是沉寂了下去,到了今天,居然有人会误以为是另外一本书......”
一帮经典研究生,羞愧的低下了头,说的就是他们了,刘老师,学生给您丢脸了。
“从林亿孙奇等人修的这个序里面可以看出来,他们也没想到,会给他们一个惊喜,也是中医界的惊喜......”
王洙从图书馆里淘出来的这本《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发现的比较晚,但谁也想象不到,不知名的时候静悄悄流传下的另一本,比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更完整的张仲景大方书,突然就冒出来了。
也许正是孙思邈口中所谓的“江南诸师”秘藏?经历战火后最终出现在了北宋的书库之中,与其他古籍混杂在一起。
因为这个版本的仲景方书,王叔和没见过,孙思邈没见过,王焘也没见过,张仲景序里说《伤寒杂病论》有一十六卷,到了北宋林亿等人就只能见到十卷。
结果就让王洙无意间发现了《伤寒杂病论》的另一节略本。(一般认为是节略本,但问题是,谁见过详尽本?)
这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不能不说王洙为仲景的学术流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发现,没有林亿等人校正整理,我们今天研究学习的仲景方书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很难说能有这么完整。
王洙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如果说欧阳修大家一定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学语文课本里面还有他的《醉翁亭记》。王洙跟欧阳修不仅是同事,还一起合作过。
根据史书记载,景祐元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命令组织大臣校订皇宫里的藏书,当时任职史馆检讨的王洙和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就一起负责校正条目,讨论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