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西风一直密切注意着蜀国动向,情报部&别动队传回的消息,他都会认真研究。
他虽然不再担任左护军,但那些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按他的吩咐,蜀国传回的情报,主要部分,他都得到一份誊抄件。
仔细分析了蜀国灭国全过程后,韦西风明白了:整个中原历史里,把“大智若愚”四个字演绎到极致的人,非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莫属。
诸葛亮一死,刘禅就废除丞相职位。
这样做,表面上有两层意思:1.前诸葛丞相古今独一,刘禅空置其位以示尊崇。2.继任者蒋琬上书,自认不及诸葛丞相之万一,不配称“丞相”二字。表示只敢居录尚书事职务。
实质上,刘禅内心深处据此表示与诸葛亮之政策切割。
主要特征有3:
1.刘禅从此掌握朝廷实权。
在此之前,诸葛氏好比霍光,后主仿若汉昭帝,甚至一不小心就成了昏帝刘贺。
2.取消北伐政策。
军队主力撤回汉中和益州。北外围只留姜维率一军游弋,兵力上限是一万。
3.益州派开始进入权力中心。
东吴孙权继位之初,就与本地派江东士族达成谅解,文官任命顾雍为丞相,武官重用生死仇家后裔陆逊。
所以东吴政权辖区内,孙权的宗室,在淮汜集团与江东士族间玩平衡,但只有上层斗争,没有底层起义。
而刘备蜀汉的搞法完全不同。荆州派+东洲派全力镇压益州派。早期蜀刘政权的高层没有一个是益州人。
这样做的结果是:本地百姓的利益没有丝毫保障。重税、频繁徭役、抽丁入伍,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益州西部、南部不断发生起义、造反。
蜀刘政权南部、西部军区,军事任务就是专门镇压起义。
刘禅掌权后,开始吸纳益州派人进入朝廷,甚至担任高级职务。如光禄大夫谯周。
不过还没来得及改善当地百姓对朝廷的仇敌印象。
就在魏国18万大军攻进了汉中后,蜀国10.2万军队中,西、南两地的军队1.4万人也没参加对魏军战斗。
因为只要他们一走,当地人必定趁机起义,攻占郡县衙门,杀死朝廷官员。
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判断。
诸葛亮死后至蜀国灭国这30年里,是蜀国人民战乱最少、相对幸福的30年。
韦西风对刘禅“大智”的判断,并不是仅仅基于以上情况,而主要是基于刘禅的投降。
刘禅自己出城向邓艾投降,并写信给姜维、等人,命令他们投降时,真实局势是:
邓艾率大约三万精兵,绕开剑门关,走阴平小路,历经千难万险到达江由。只剩一万人左右。
之后,邓艾降江由,克涪城、绵竹,直抵雒城,离首都(成都)不到100里。
刘禅召集朝臣,稍微讨论了一下,决定投降。
他命令张飞之子、邓芝之子二人,捧着玉玺、降表,去雒城向邓艾投降。
邓艾十分高兴,表示接受投降,答应向朝廷为刘禅请功。
刘禅得到邓艾答复,便写下亲笔信,派人送往雒城、南中、江州、永安、剑阁、汉中等地,要求将士们向魏军投降。
其实此时,钟会的十几万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门关外,要想入关进入益州,代价一定巨大。
邓艾进入益州的军队只有一万左右。
益州区域,手中有兵、主张死战到底的将军有不少:安南将军霍弋、北地王刘谌…
刘禅如果振臂高呼,天子为社稷而战,邓艾十之八九要玩完。
钟会要破剑门关,再破成都,军队至少损失10万。
那样一来,刘禅一定青史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