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银大学碎尸案23-分析凶手(1 / 2)

江淮继续分析,这一系列的行为细节不仅揭示了凶手在夜晚行动的狡猾与冷静,同时也说明凶手对周边环境相当熟悉,能够准确找到便于作案且易于逃离现场的地点。

邓小伦继续推测凶手在接近北银大学小粉桥一带时,可能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如察觉到了警察的巡逻、军犬的存在,甚至可能是看到了设置的警戒线,这使凶手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已暴露风险。

在高度紧张和急于脱身的情况下,凶手做出了应急处理——他迅速地将手中的某个包裹,可能是装有非关键证据的垃圾袋,丢弃在校医院门口,试图转移侦查视线并减轻自身携带的嫌疑物品。

之后,为了进一步混淆视听并摆脱追查,凶手从容地从汉口路校门进入了大学校园,在校园内部绕行一圈,似乎有意制造错综复杂的行踪。

在校园内的体育场区域,凶手又趁机抛弃了另一个包裹,也许是分拆后的尸块或者其他重要物证的一部分。

最后,凶手选择了较为偏远的出口,即北山门离开校园,企图最大程度地远离案发核心区域。

他沿着预设的路线到达天津路公交站,在那里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安全,于是果断地卸下了背负的双肩包,将其隐匿或丢弃。

邓小伦继续他的推理,认为凶手在意识到警方可能进行大规模排查后,对于家中留存的关键证据如头颅和衣物感到极度不安,因此决定立即处理这些极其危险的物证。

由于之前的抛尸地点已被警方发现,他不得不寻找新的抛尸场所。

在19日深夜这个相对隐蔽的时间段,凶手采取了更为冒险但又别无选择的行动方案。

他将原本包裹尸块的床单撕裂成两半,分别用来包裹剩余的尸块。尽管家中可能已无合适的包裹工具,只能退而求其次选用床单,这也侧面反映出凶手急于摆脱罪证的心理状态。

最终,他选择将这两份包裹遗弃在水佐岗附近的垃圾堆里,这里虽然是个公众频繁活动的区域,但由于是垃圾堆积处,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凶手此举仍存有一丝侥幸心理,期望尸块能混迹在众多垃圾之中,甚至可能随着垃圾运输车辆被运离现场,从而降低被发现的风险。

整个过程显示出了凶手在面对不断升级的危机感时,其行为越来越慌乱,但依旧竭力保持冷静,寻找各种可能的方式来逃避法律制裁。

江淮翻开手中厚厚的案件卷宗,开始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凶手自首次抛尸开始,至少进行了三次分散的抛尸行为,这种分散的处理方式显示出凶手刻意躲避侦查的意图。

统计数据显示,累计抛尸的总体积与质量大约为61.2斤,减去包裹尸体所用床单和衣物本身的重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