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6章 后路(1 / 2)

这句话仿佛是对即将到来的文学风暴的一份期待,也透露出他对于新锐作家挑战传统的暗暗赞赏。

时光流转,快到下班时分,夕阳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办公桌上,为这份手稿镀上了一层金辉。

主编从椅背上拿起西装,从容走出办公室,将手稿郑重地递给了候在一旁的主任编辑。

“我没意见,可以发表。”

主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透露出决策者的果断。“我建议,下期刊物重点推荐。”

这不仅是对稿件质量的认可,更是对作者潜力的看好。

在主编看来,文学的价值不应该被资历所局限,而是应该让作品本身说话。

吴主任显然对此有些意外,“逸轩还是新人,这才第二本书,就给他重点推荐?”

他提出了疑问。主编则目光坚定,言语中满是对文学纯粹的坚持:“老吴,我们的杂志追求的是文学的真谛,评判作品的标准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学价值。论资排辈的做法,在这里是行不通的。你听说了吗?花城那边已经开始尝试让评论家直接在杂志上发声,甚至还要收集普通读者的意见,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文学杂志长久以来形成的规矩,像是一个无形的高墙,隔绝了作品与评论的直接对话。

主编的话如同一股清风,吹动了办公室内每一个人心中的涟漪。

他继续解释,传统的界限需要被重新审视,虽然无法立即做到像某些南方杂志那样彻底的开放,但他们可以迈出尝试革新的第一步。

苏艳红,这个初入职场的实习生,还浑然不知编辑部内的这些风云变化,正沉浸在实习即将结束的淡淡感伤之中。

当社长王黎和主编程平安对她的未来表达了欢迎与期待时,她的心中涌动着温暖和感激。

程平安提到的实习鉴定报告,更让她感受到了杂志社会的关怀与认可。

带着这份不舍,她与大家一一道别,但心里明白,与京城文学的联系因那连载的小说而永远不会真正断裂。

随着夏日的余温逐渐散去,孩子们的假期也宣告结束。

苏艳红对孩子们的教育充满智慧与理解,她强调兴趣与学习并重,平衡二者的关系,为的是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既有乐趣,又能坚实地打好知识的基础。

她相信,未来的路还很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重心与选择。

九月的脚步越来越近,京城大学的校园在炎炎夏日中依旧保持着学术的清凉。

苏艳红的开学日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满怀期待地规划着一家人的新篇章,希望能在孩子们重要的成长时刻陪伴左右。

站在大学校门,熙熙攘攘的新生人群中,苏艳红一眼望见了热情洋溢的段薇。

她提着行李,微笑着走向那片树荫下的清凉之地,手中的大玻璃瓶装着家制的柠檬水,这是她为友情准备的一份清凉心意,也是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祝愿。

“哎,系里大概是觉得我们这些老生与新生之间能擦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毕竟共同的话题总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段薇轻描淡写地说着,眼神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