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先生都是实在人,授课认真,对每一个学生都很负责。
他们每天都要讲授四节课,每节课大半个时辰,课后还要给学生们批改作业,对那些特别爱学习、爱问问题的孩子还抽空加班辅导,确实太辛苦了。
大伯说明年来报名入学的孩子应该都是正常启蒙年龄的孩子了,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了,但几个村加在一起少说也得三四十,那这样两个先生的压力就太大了。
爷爷、大伯和村里几个族老商量过了,准备再找两位先生过来,已经托人打听了,说是等这个秋收结束就会有几位秀才过来看看。
因为孩子们都要上学,大人还得做饭、侍弄菜园,豆腐坊的生意也干不了了,三个月前就交给两位姑母家打理了。
两位姑父日夜都在豆腐坊忙活,两位姑母则是在豆腐坊和家里两头跑,因为现在家里吃饭的人太多,她们要回来帮忙做饭,吃过饭还要再给豆腐坊里的两位姑父送饭、打下手。
大伯说现在豆腐坊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但收入还不足以支撑家里的开支。
家里每天都有几十口子人吃饭,这花销太厉害了,而且天天都有荤菜,大米白面不断,再加上先生的束侑和其他花费,开两个这样的豆腐坊都挣不够花的。
开学时一共收了十几两银子的学费,还不够一个先生的束侑。
一家人早就算过这个账,明知道办这个学堂齐家是赔钱的,但大家都无怨无悔,本来也没指望办学堂挣钱。
反正自己家的孩子们以后多少都能有些学问,不是睁眼瞎了,这就中了。
好在庙里隔三差五的给结菜钱和豆腐钱,自家有菜园也不要买青菜,现在家里的收支差不多能持平,大人们对这个状况都已经很满足了。
大伯掌管全局,家里的情况他最清楚。
“家里还有不少积蓄呐,都是你以前留下的,你爷爷奶奶和我手里都有,几年也花不完,钱庄那边咱也没有去取过钱,不过听胡掌柜说建码头花了几万两银子了。”
“你娘舅张元在咱家当车把式,驾车喂马,还能帮着干不少杂活……”
“他总觉得他家两个孩子在这儿上学堂,他们爷儿几个都在咱家,吃、穿、住,占了大便宜,所以给他工钱他也不要。”
“你大嫂子的娘家爹,你刘大爷也是的,在学堂那边当个门房,平时还能扫扫院子,帮着拾掇拾掇,他也不要工钱,把咱家的活都当成自家的活干,尽心得很……”
“他们不要咱就先不给了,硬要给他们还会多想,咱心里都记着呢,有情后补吧……”
“大伯,家里这些事您看着办就中,钱要是不够花就跟我说,只要爷爷奶奶您们都好好的、哥哥姐姐们都能安心上学,咋都行……码头也开始建了啊?开工还顺利吗?”
“人家都说你是小神仙,咱家干啥都顺……胡掌柜真是个能人,啥都安排好了,不要咱家人操心费力,晋王爷也派人来帮忙了……”
“我和你二伯、文理也只是天天去码头上看看,不要咱亲自动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