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2章 晨曦初照,归州新生(1 / 1)

归州城遗址位于盖州市归州镇归南村,遗址的东、南、北是居民住宅区,西是复渡河。《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载:“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

这个归州,只能是渤海国遗留下来的。《渤海国志长篇·地理志》中:“归州故城在今盖平城南90里”,又说:“其统县曰归胜”。

神册四年的春天,辽东大地万物复苏,嫩绿覆盖了冬日留下的荒芜,一片生机勃勃。在盖州以南,一片原本宁静的小镇边缘,如今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归州,这个新设的地名,如同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充满希望地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明《辽东志》载“归州,盖州城南九十里,有城二处,遗址见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归胜城,在(金州)卫东北,辽置归州,治归胜县”。《奉天通志》载“归州堡,在今熊岳城西南三十里,即辽归州之所在”。各类史籍记载与归州城地理位置吻合,辽代的归州城遗址就是现在的盖州市归州镇归南村附近。

耶律阿保机,这位大辽的开国皇帝,身着铠甲,眼神中既有帝王的威严,又不失对子民的温柔。他站在新立的归州碑前,碑上“归州”二字苍劲有力,仿佛预示着这里将成为新生活的起点。周围,是大批的渤海降户,他们或带着家眷,或肩扛行李,眼中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耶律阿保机决策的期待。

“尔等虽为降户,但在我大辽,皆是我子民。”耶律阿保机的声音洪亮而温暖,穿透了人群的喧嚣,直达每个人的心田,“归州之名,非但寓意尔等归心似箭,更希望这里能成为你们新的家园,与我大辽共荣辱,同兴衰。”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让在场的渤海降户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知道,这位皇帝不仅征服了他们的国家,更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给予他们重生的机会。

一位年长的渤海降户代表,须发皆白,眼中闪烁着泪光,缓缓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却坚定:“陛下仁德,我等虽曾为敌,但今日得陛下如此厚待,愿誓死效忠大辽,共建家园。请陛下放心,归州将不再是异乡,而是我们共同的家。”

周围的人群纷纷响应,跪拜之声此起彼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耶律阿保机微笑着扶起老者,两人相视一笑,那份信任与尊重,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更好地安置这些渤海降户,耶律阿保机决定在归州设立归胜县,寓意着胜利与和平的果实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亲自规划县城布局,确保既有足够的农田供人耕作,又有集市、学堂等设施,让降户们能够安居乐业,子孙后代也能接受教育,融入大辽的文化之中。

随着归胜县的建立,渤海降户们纷纷投入到新生活的建设中。春日的田野上,他们挥汗如雨,耕作着希望的土地;村舍间,妇女们忙碌地织布、做饭,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孩子们在村头的空地上追逐嬉戏,笑声清脆悦耳,仿佛在为这片新生的土地唱响欢乐的歌谣。

耶律阿保机时常微服私访,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鼓励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并承诺大辽政府将全力支持归胜县的发展,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和平与繁荣的果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州,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在耶律阿保机的英明决策和渤海降户们的辛勤努力下,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不仅成为了渤海降户们的新家,更成为了大辽国内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典范。

民心归附,不仅仅是因为耶律阿保机的仁德与智慧,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出身何处,都能获得平等与尊重,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归州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在辽东大地上缓缓流淌,讲述着关于宽容、团结与希望的不朽传说。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春天,那个耶律阿保机站在归州碑前,向世人宣告“尔等皆是我子民”的伟大时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