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延年间,中原大地烽火连天,诸侯割据,战乱不息。而在这片纷扰之中,辽东半岛上的平郭古城,犹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安宁。古城依山傍海,城墙斑驳,每一块青石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见证着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
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平郭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温暖而柔和。城门口,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携老扶幼,满眼疲惫却满怀希望地踏入这座传说中的避难所。他们之中,有的是逃难的农民,有的是失去家园的士人,更有那北燕末代君主冯弘,率领着最后的忠诚部众,踏上了这条未知的求生之路。
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上,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内人声鼎沸。茶客们或坐或立,议论着最近的时局变迁。
“听说了吗?北燕王冯弘真的来了,还带着好几万人呢!”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边啜着茶边大声说道。
“哦?那北魏朝廷岂会坐视不管?”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青年好奇地问道。
“嘿,这你就不懂了。北魏皇帝拓跋焘,那可是个有远见的主儿。他知道,这时候要是把冯弘逼急了,指不定会在辽东闹出多大的乱子。所以,干脆给他个面子,让他安安稳稳地在平郭待着,也算是给辽东的百姓们一个交代。”汉子一脸得意地分析道。
茶馆的另一角,几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商人也在低声交谈。“冯弘的到来,或许是个商机。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在这乱世中捞上一笔。”其中一人眼神闪烁,似乎已有了盘算。
冯弘独自登上平郭城的城墙,望着远方连绵不绝的山峦和浩瀚无垠的大海,心中五味杂陈。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魄,如同过眼云烟,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或许是我和子民们新的开始。”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冯弘深知,要想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站稳脚跟,就必须放下过往的恩怨,与平郭的百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就在这时,一名随从匆匆跑来,躬身禀报:“大王,北魏朝廷已派使者前来,欲与您商议安置之事。”
冯弘闻言,微微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襟,迈步向城下走去。他明白,这是他重新获得认可,乃至东山再起的第一步。
北魏使者是一位中年文士,面容和善,举止温文尔雅。他与冯弘在城中的一处议事厅内会面,双方就安置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冯王不必忧虑,我朝陛下深知您及部众之苦,特命我前来,商讨如何妥善安置。”使者首先表明了来意。
冯弘闻言,心中稍安,拱手谢道:“多谢陛下隆恩。我冯弘虽已失国,但心中仍存报国之志。若能为辽东的安宁贡献绵薄之力,实乃吾辈之幸。”
经过一番商议,双方达成了共识。北魏朝廷同意在平郭城外划出一片土地,供冯弘及其部众居住耕作,并承诺在税收、治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冯弘也需协助北魏稳定辽东局势,防止外敌侵扰。
随着冯弘的到来,平郭古城逐渐成为了各方名士的汇聚之地。他们或因战乱流离失所,或因仰慕冯弘之名而来,纷纷在古城内安家落户,共谋发展。
一日,冯弘在府中设宴,邀请城中的名士共聚一堂。席间,大家畅所欲言,从诗词歌赋谈到治国安邦,气氛热烈而融洽。
“冯王,您认为何为国家之根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问道。
冯弘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国家之根本,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吾等虽处逆境,但只要心系百姓,勤政爱民,定能重振旗鼓,再创辉煌。”
老者闻言,点头称是,众宾客也纷纷附和,对冯弘的见解表示赞同。
在北魏朝廷的支持下,冯弘及其部众在划定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春种秋收,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