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国策是祖父提给先皇的,圣人要改,难上加难。
解铃还须系铃人。
崔礼礼这是将主意打到了祖父身上。
他静静望着崔礼礼。
这样一个十七岁的小丫头,怎么会想得这么深。商户之女,还满心的国事,怎么想也说不通。
何景槐注视着她,看那精致漂亮的五官被昏黄的光模糊了边界,皮肤边缘散着绒绒的光,圆润的脸蛋,像一颗成熟的蜜桃,那泛着水光的唇
忽地身子燥热起来。
他早已成家,即便丧妻,可家中仍有侍妾。他也不是未经人事的青涩男子,只是连日来想着的人,突然与自己独处一室,免不了心猿意马。
崔礼礼眨眨眼:“何大人?”
何景槐偏过头,整理一番呼吸,才道:“崔姑娘要说的事,还需斟酌一下。”
“何大人恐怕不知,圣人准备和谈。”
兵临城下才决定和谈,这根本不是和谈,而是委曲求全。
“圣人自有圣人的考量——”
“何大人!”崔礼礼皱着眉打断了他,声音虽清脆,却已染上些许焦灼的薄怒,“何家要替他们背负这骂名吗?”
何景槐推理断案是好手,可要说到朝廷政局,又不是那么通透。
崔礼礼只得点他一点:
“为何会兵临城下,我们无力还击被迫议和,不就是因为禁海之策吗?”
何景槐一点就透。
当年禁海之策的决断虽是先皇下的,可历来见过哪个圣人会把罪责留在自己头上?
议和,虽名为议和,少不了又要舍让割弃些什么。
如今国库空虚,北边邯枝来犯,战事胶着,哪里来的银两再往长公主和谌离人手中送?
自然是寅吃卯粮,提高赋税,再从民间搜刮一些了。
届时,百姓怨声载道,总要有个出口。
钱,没了。
底耶散蔓延,禁海国策成了摆设。
谁又出面承担这罪责?
何景槐彻底想通了:“我今晚便回去与祖父商议。至于何时何地相见,怎么见面,我让培安通知姑娘。”
崔礼礼行礼离开。
回到家中,天色尚早。
与崔家夫妇吃过晚饭,说了一会子话,才回了屋。
春华指挥着小丫头们伺候她梳洗,崔礼礼却拒绝了,对她道:“不急着换衣裳。你去后院小门守着,晚些必会有人来敲门。”
果然,一更之后,培安就悄悄敲了后门送来了消息:何聪同意见面。还安排了一顶不起眼的小软轿接她。
春华进来回话,不禁惊奇:“姑娘,为何如此笃定?”
崔礼礼笑着披上黑色的丝绸斗篷,将全身罩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瓷白精致的面孔:“清流之家,儒学大成者,不在乎生死,最在乎家族荣耀。”
她上了小轿,轿夫左弯右绕,去了一处不起眼的宅子。
那宅子有一排葡萄架,葡萄藤缠得那架子密不见天日。
何景槐站在葡萄架下候着,手指仍旧搓摩着那粒金珠子。
见到崔礼礼来了,他不禁有些恍惚。
这宅子是他当年特地为妻子与同好女子备下的,想不到今日却又用来做了密会之处。
“人可到了?”屋内响起苍老的声音,打断了何景槐的思绪。
何景槐望着斗篷下的脸,微微一笑:“她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