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一步步的登山而来,见到古往今来山上留下的诗词文章,都会驻足一番,仔细品鉴一番。
不知不觉间郑玄身边才气喷涌,文道欢呼雀跃。
姓名:郑玄
武器:兴儒文书
功法:《集思文宗儒典》
阵营:人(儒家)
潜力:开文宫
修为:二境补身阶巅峰
简介: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士,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遍注群经,集汉代古今文学之大成,是中国经学史和思想文化史的一代先驱,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得经学进入“小一统时代”,更是着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世称“郑学”。
唐贞观年间,郑玄位列二十二“先师”,配享孔庙。
这一幕正好被准备上山的隐夫子裴璟见到,于是运转神通,快速的向着郑玄方向而来。
裴璟来到一面石壁前,上面雕刻着一篇前人留下的文章,只见一位白衣书生正认真研读。
似有所感,白衣书生转头,两人视线相撞,隔空对视。
郑玄直觉的眼前此人周身才气环绕,身上透着寄情山水的逍遥。
为裴璟在眼神相撞的那一刻,顿时便如遭雷击般呆立不动,他在白衣书生的眼中看到了浩如烟海般的书籍,看到了一个儒道兴隆的大世,看到了传承千年的文化积累。
此刻,他感觉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儒道的承载者,仅需一眼,便可让自己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仿佛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集结古今的书籍,甚至裴璟在其身上感受一条新的儒学大道。
这种感觉就算是在院长身上,他都从来没有体会过,在看其修为,还不如自己,可见这不是修为压制,而是文道的一种潜在反应。
裴璟不敢有丝毫的托大,连忙躬身行礼道:“晚辈裴璟见过前辈,不知前辈所来书院何事?”
郑玄还礼,开口道:“在下郑玄,也是修行儒家之人,幽居壕州,前段时间才听闻天下第一书院召开交流大会,故跋山涉水前来学习交流。”
裴璟苦笑一下,道:“先生说笑了,裴璟在先生面前如荧光比皓月,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郑玄道:“修行儒家岂能妄自菲薄,要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交流交流,跟就是两者论证,取长补短,若这样你就退缩,岂不是断了进取之路。”
“我观你走的是山水隐者之路,要知道,隐者亦有“大隐”和“小隐”之分,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你的道虽分属“小隐”之列,但也是一种光明大道,寄情于山水,又何尝不是寄情于自己呢?”
裴璟闻言如遭雷击,这种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但尽管是第一次听说,但他觉得郑玄说的就是对的,因为他感受到了自己真正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