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4章 树苗订单(1 / 2)

考察团总共二十人,其中五六个有明显的外国特征——

高鼻深目,皮肤白净,身形高大,眼珠子都有好几个颜色。剩下的十来个都是国人打扮,气质非常典型,一眼看去就是政府工作者。

一行人簇拥着朝这边走过来。

不过林渔发现,这里面居然有熟人,不对,应该说是间接熟人。

因为柯飞鸣跟在这位领导身边,在林渔过来的时候,还低声在对方耳边说了什么,于是两人距离缩短的时候,林渔就得到了对方一个满含赞赏友好和肯定的眼神。

明显是认识他的。

别问为什么林老板能从一个眼神中解释出这么多意思,问就是天赋异禀,当时脑袋瓜飞速运转,这些意思就自然而然的被体会到了……

不过,出乎林渔意料的是,这个考察团并没有继承我国的文化传统,寒暄客套之类的都被免掉,很直接的要求去实地参观。

目标十分明确。

作为初初进入社会的林渔来说,也很喜欢这种工作态度,主动带路。

没在沙漠附近生活过、或者对这边环境没什么了解的人,可能会以为绿化治沙就是单纯的种树种草改善环境,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

因为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政府确实有很多政策扶持。

对于主动种树绿化的公司或个人都有一定的补贴,可预算终归有限。

可偏偏想要做成这件事需要的人很多,如果单纯一条路来做这件事的话,其实是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的。

因为,植树造林这件事是需要时间才能看见成果的,也许一个月两个月能坚持,一年两年也可以等待,但树木的成长往往是以十年为基础,特别是放在自然土壤条件特别恶劣的沙漠地区,这个时间甚至会成倍延长,那么在这期间,如果单方向的一味付出,生活怎么办?

就林渔承包的这块沙漠,还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放眼全国、或者更大一点,用联合国环境署的视角放眼全世界,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无比巨大的。

这份支出,不论放在哪个国家地区,都是完全无法忽视的一笔开支。

所以,为了减少这份压力,能让更多的公司、单位或者个人主动来做这件事,就要考虑在做这件事的途中,能不能在不影响进度的情况下,做一些特色产业。

比如在土质沙漠化初期的地方,种植一些多年生的经济作物,能够用产出弥补一部分投入。或者发展特色养殖业,用收入来扩大或维持规模,还有种西瓜、葡萄的,间作养殖的……

和沙漠共存共生的模式才会长久。

而林渔这边呢,恰恰好在他还没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被系统的一系列任务带着走到了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当前客栈内已经绿化的面积里,除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植物,类似胡杨花棒梭梭树这些之外,还有浆果类、乔木类和果实类(沙枣、沙棘等)等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树种。

再加上日益增长的辽阔牧场,更是走在了整个省份绿化治沙的前列,势头非常好。

这也是客栈这次被选中成为考察点的原因之一。

到了这个时候,林老板提前做的准备就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