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89章 娃娃乐队的想法(1 / 2)

“哝,你看。”

张鹿笙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条视频,林渔扫了眼时间,居然有十几分钟。

“姐,你这是给我整了个电影切片么,这么长时间?”

林渔话是这么说,但还是接过手机看了起来。

这一看才发现,视频里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在鹿鸣苑学习的那些孩子,而且视频角度也不像摄像机拍摄的,看着倒像是监控里面截下来的。

鹿鸣苑的监控系统都是被系统改造过的,拍摄画面不仅清晰,收声效果也相当好,这会儿在手机上播放着,没有杂音,里面的各种声音听着就像在耳边响起一样自然。

看完,林老板发出相当真诚的赞叹——

“果然新的脑子就是好使,这才多久时间,就能练到这个水平了?”

这绝对不是夸张,孩子们之前学习校歌《小雅》的时候表现就相当不错,在老师的安排下认真练习,拍摄时也落落大方不怯场,这才有后来视频里那么惊艳的表现。

但那是在乐器部分有老师负责的情况下,他们只需要负责整首歌的其中一部分,难度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低了不少。

可是这次不一样。

这次在视频里看见的孩子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样乐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配合着完成了一整首歌,其中包括唱的部分和演奏乐器的部分,老师完全处于指导位置,没有亲自上手。

弹琴的、打鼓的、摇铃的……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为首的一个孩子,手里熟练弹着的竟然是凤首箜篌!

林渔不懂乐理,但也知道这种拨弦乐器有多难学。

鹿鸣苑才开园多长时间?

孩子们居然能有模有样的合力演奏出一首歌了!

他们其中最大的也没超过10岁,这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反正林老板自己在这个年龄的时候,最惦记的还是校门口小摊儿上那些自家没有的垃圾食品……

至于什么特长?乐器?

那根本不在吃货小林的学习计划中,只要月考期中期末考拿到好成绩,他就不缺零用钱。爸妈问过好几次他要不要学个兴趣爱好特长,但都被他十分不心动的婉拒了。

于是直到今天,他还是个乐器绝缘体。

“真厉害啊,别人家的孩子,真不错!”

“这次选的曲调比较简单,词也少一点,还有的小朋友之前有学过一些、打过基础。而且整首歌里面歌词分段大概有3-4次的重复,降低了孩子们上手的难度,这才有现在的效果。“

张鹿笙解释了下,继续道:“不过孩子们学习确实很认真,进度也很快。问你下午有没有事就是因为这个,之前你不是总去园里晃么,他们挺长时间没见过你了,想让你过去一趟。”

林老板汗颜,他那时候经常去晃荡纯粹是因为对蘑菇屋的原理好奇的不得了,那么大脑袋的蘑菇房子明明看着头重脚轻,却是怎么突破力学限制在那儿稳稳地立着呢?

不止游客好奇心重,他好奇心也不少哇!

一进园总有种自己在身临其境看漂亮国大片的感觉,有点儿沉醉进去了。

后来事情多了和探索欲减退,他就渐渐很少去……

“去倒是能去,不过我去除了露个脸还有什么目的没?”

“那肯定有,不能白白劳烦林老板。”张鹿笙笑着调侃,建议道:“这个想法其实是昨天接受过采访之后才有的。

“哦?展开说说。”

“昨天之前,我都觉得咱们跟摩声汇传媒的正式合作都会是在楼兰旧梦开放之后,到时候会有充足的时间布局,把宣传和热度都弄起来,但现在看来,我们能提前准备的还有很多。”

林渔秒接:“所以你觉得,这个儿童合唱团可以成为我们的特色,最好是加入楼兰旧梦表演队伍里,跟摩声汇他们的表演相结合?”

张鹿笙赞同的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

“但以他们的年纪提前接触这些会不会有些早?毕竟性格还没有定型,如果以后想走艺术这条路还好,万一想走正统考试的路子,这样的经历会不会让孩子们分心呢?”

林渔有些顾虑在。

作为一个从小在学校附近长大、家里又在学校对门开了好多年小超市的孩子来说,最常接触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家长。

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反正在他长大的小镇上,大多数家长还是不赞同孩子走艺术路线,而是专注学习,最好能拿个好成绩上个好的大学,将来再找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

这样的想法才是主流。

“我想跟你说的重点就是这个。”

张鹿笙比林渔年纪大很多,虽然没有接触过虚拟赛道,但毕竟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规避已经成了本能。

张鹿笙又在手机上翻出了一份电子文档,道:“采访结束后,我抽时间做了个简单的调查问卷,电子版发送给孩子们的家长,这是结果,你看看。”

屏幕上的表格简单明了,问题只有十几个。

主要是关于对孩子学习乐器的看法、上台表演的支持与否和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规划、期待等等。家长们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言简意赅,有的长篇大论。

张鹿笙就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根据重视程度和回答简写重新总结了一份图表,清晰明了的分析了各种数据结果的占比,林渔发现,持支持态度的居然是绝大多数。

其中不止是教授们老师们带来的亲友、晚辈、孩子,还包括系统员工以及附近村民员工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