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林渔的瞬间,小老头脸上笑容增大,下了骆驼就给他来了个熊抱。
嗯,热情不减!
看着老人这仿佛年轻了好几岁的精气神儿,林渔也不由得打趣道:
“毛尼尔大叔,多日不见,年轻了不少嘛?很帅气啊!”
“哈哈,托小林老板的福,最近客人多,小老儿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嘛。”
老人笑眯眯的拍了拍自己腰间的酒壶,看那模样,可一点没有犯酒瘾馋嘴的模样,反倒对现状极其满意的样子。
厨房后门因为挨近游客止步的农田区,所以没什么人。
林渔端了两张小板凳,拉着老人坐了下来。
“毛尼尔大叔,你一会儿还要送客人回县城,我就长话短说了。“
见老人点头,他才继续道:“我看骆驼队也有50多头骆驼了,您现在忙得过来吗?不瞒您说,最近很多客人反应,等待的时间有点儿长了。”
一块蛋糕只给一个人吃可以,但前提是这个人得有这么大的胃口。现在的情况就是,毛尼尔很辛苦没错,但以他的驼队规模,确实无法承载客栈激增的客流量。
但双方一直合作很愉快,林渔也怕对方多想,又接着说:”我年轻没经历过什么事儿,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
“小林老板,你说的事儿我想过哩。”
没想到老人爽朗一笑,竟早就有了答案:“我打算跟一个老兄弟重组大驼队哩,他可是个老把式头!“(把式头:骆驼队的领袖)
随即讲起了他的打算。
老人因为客栈的兴旺发现商机,先是主动扩大规模,买空了周围几户人家散养的骆驼,雇了2个驼夫,风风火火的开始载客做生意。
林渔按接送人头给他提成,别看单价少,但每头骆驼都能载重将近200公斤,后来客人一多,老头一般就是一头骆驼两个人。
以他现在的规模,一天的收入就不低、再加上那些不在客栈住店的散客,他们乘坐骆驼可是要自己付钱的。
而且这些散客基本不可能拿到林渔的这个价格。
两笔收入加起来,老头的生活可比林渔这个常年赤贫还身负巨债的老板要舒服多了。
老头赚的盆满钵满,自然十分惹人羡慕。
他有个老兄弟叫哈桑,两人早年一起带着骆驼队四处经商,遇过匪、斗过狼,对方在沙漠里也不止一次救过他的命。
跟毛尼尔一样,哈桑老人风里雨里打拼了半生,给儿子娶了媳妇儿买了房,就一个人回了沙漠里的村子。
跟毛尼尔三五不时的聚聚,喝两口小酒,回忆回忆当年。
谁知这次一段时间不见,毛尼尔居然背着自己搞起了事业,还干的相当不错。
哈桑老人这下也来了兴趣。
跟着毛尼尔接送了两三次客人,看着客栈越来越多的人流。哈桑也看到了前景,起了大干一场的豪情。
两个老人一拍即合,当即定下重组大驼队的计划。
林渔本来打算在系统里找找,看有什么能替代骆驼当交通工具的,但老人这话一出,他却改了主意。
要是引进太多黑科技,他死了系统走了,这些东西能留下的也没几件,倒不如跟两位老人合作,把骆驼运输做成客栈的一个固定项目。
既能吸引游客,又能给驼队生路。
钱是赚不完的,不能也没必要自己一个人赚。
畅想下,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悠远的驼铃,在沙丘上排成一列的驼队。
这不就是国人对“丝绸之路”场景的第一印象吗?
这事儿可以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