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院士增选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按惯例应该在10月上旬就公布出来的。
今年之所以拖延了近半个月还没有动静……
正是因为常浩南本人。
十月二十日,京城。
华夏工程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负责主抓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杜琬祥副院长坐在桌前,面对着眼前的两份名单,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门外。
在轻轻敲了两下门,发现没有得到回应之后,干脆径直走了进来。
直到那人来到自己面前,杜琬祥才猛然反应过来。
然后赶紧准备起身:
“徐院长?”
来人正是工程院院长,徐迪匡院士。
徐院士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接着自顾自地坐到了杜琬祥的对面:
“老杜,这马上就要十月下旬了……今年第一轮增选评审的结果,怎么还没报到院里面?”
听对方问起这事,杜琬祥满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还在和科学院那边协调名额问题……”
这个回答,直接把对面的院长给弄懵了:
“我们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平行原则上是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有什么名额需要和他们协调的?”
杜琬祥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
“还不是今年杀出来了个天才选手……”
他说着把两份名单调转过来,同时推到徐迪匡面前。
后者几乎是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被重点圈出来的名字。
而且,是在两份名单上同时看到……
“常教授?”
徐迪匡深吸一口气,稍稍坐直了身子,脸上也满是纠结:
“是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杜院士见状,又稍微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介绍道: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那边的意思,是常教授去年才拿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菲尔兹奖,于情于理不可能不给一个院士头衔……”
“但咱们这边,常教授也获得了辽省科协、京城科协、航空动力集团、还有六位资深院士的联合提名,加上他手里还拿着三个国家级奖项,又对我国航空技术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也完全没有不通过的道理……”
“……”
一番话下来,徐迪匡的表情更加拧巴了。
要知道,华夏工程院才建立不到10年,眼下正是急需获取认可的阶段。
就算不考虑这些提名人和提名单位的背景,单单从常浩南本人的能力和贡献出发,他作为院长,也希望能够把工程院院士的头衔发给对方。
只能说,有些人,是需要一个院士名号来证明自己。
但还有些人,则是必须得给一个院士的帽子,才能证明这套评选体系的权威性。
可是话说回来,徐迪匡十分清楚。
如果一定要在两院中间做二选一,那大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历史底蕴更深的科学院……
“想不到啊……”
思索无果之下,他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院士头衔,竟然还有不知道该怎么发出去的一天……”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