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远期目标确实是这样。”
看着面露疑惑的郭林,常浩南轻咳两声,赶紧回到了正题上:
“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未必要局限在战场上,就像刚才说的4000个节点,哪怕对于一家工厂来说,只要不是特别复杂的类型,也足够精细化控制到每个操作节点了。”
“这样的工厂岂不是根本不需要人了?”
郭林微微瞪大双眼。
“理论上是这样”
常浩南点点头。
在他重生前那会,其实黑灯工厂已经不算是特别罕见的玩意了。
只不过对于21世纪初的人来说,听上去多少有些梦幻。
而且要是脑补一下空无一人的厂房却在热火朝天地维持生产
好像还有点瘆得慌。
因此,常浩南还是决定先回归现实:
“当然,这些都是通信原理层面的东西,就算构建完成,真要想实现的话,还是得提供硬件层面的保障。”
“理论再先进,要是连装了数据链的飞机,或者带宽足够的通信卫星都没有,那也只能是抓瞎”
不过,郭林好像还沉浸在刚才关于无人工厂的想象当中,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直到几秒钟后,才深吸一口气,接着点点头:
“确实就像美国人这次,其实也是出动了四十多架预警机,才实现这样的指挥效果”
他说着转头望向正在总装车间接受例行维护的那架空警2000原型机。
尽管量产型的载机平台将实现国产,但是对于所有军兵种都嗷嗷叫地等着换装的解放军来说,成本还是有点太高了。
很多时候,数量本身也是一种质量。
“美国人出动的也不都是E3,里面有一半都是体量比较小的E2C”
常浩南坐回到椅子上:
“大家的思路其实差不多,都是高低搭配,只不过美国舰载航空兵的规模足够大,所以这里面低的部分可以全都交给海军的E2C了,而空军只需要运营战略级别的E3,看上去要简洁很多,而我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舰载机,所以空军需要同时装备高低两种型号”
“”
这一番话,就有些宽慰郭林的意思在了。
因为即便是层级相对较低的空警200,在华夏的装备数量也比较少
到现在为止,算上后来改成量产机的那架原型机,也只不过是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各一架而已。
并且,在最初一段时间的惊喜过后,两个军种后续表现出的采购欲望也都不是很强烈
这就不光是成本问题了。
实际上,无论是作为用户的甲方,还是给飞机做出总体设计的常浩南,对于空警200都不是很满意。
主要是载机不满意。
虽然运8三类平台在安全性上已经有了巨大提升,但是除了国产化率以外,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其它优点。
对于用户来说,速度慢、航程短、舒适性差
而且,作为计划中的“轻型”预警机,60吨级的体量其实也实在不怎么轻。
甚至伺候它所需要配置的地勤单位规模,比使用客机平台的空警2000还要大。
机组成员也多一个。
实在没处说理去。
当年是解决有无问题,加上圆环工程被摆了一道之后给华夏争了口气,所以才一度成为香饽饽。
随着空警2000项目的推进,对比之下很快就恢复了牛夫人的本质。
而对于常浩南来说,随着14所对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原理验证愈发深入,他愈发迫切地希望能在国际市场中找到用户来当小白鼠。
尤其是本次震慑行动过后,恐怕各国对于预警机的认识和需求都会更上一层楼。
绝对是个相当有潜力的市场。
虽说当年也考虑过学习大卫国的费尔康系统,通过只卖机载设备的方式灵活搭配载机,但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多赚一份平台钱倒还在其次。
主要是不同载机的结构和气动特性差异巨大,如果每个订单都搞订制的话,生产成本和交付周期都将大大提高,也不利于国际市场的竞争
常浩南有些苦恼地揉了揉额角,准备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先去午休一段时间。
然而,也就在这一刻。
一个大胆的想法,瞬间出现在常浩南的脑海当中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