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塞外,也已经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填湿地工程。
超过两百万青壮,被征调前往辽东,有规划的填实湿地。
除了一些特别大的湿地,里面生活着数不清的各种动植物,填虫太麻烦。
其余小型的湿地,都被火速的填充成为了平地。
今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重装备玉米,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了。
若是在黑土地上种植的粮食,产量确实要更高,那就会立刻再次加大规模开垦荒地,填充沼泽。
这动静实在是太大了,又不像是农学院刚开始种植的时候那样,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就可以隐藏起来。
现在百万青壮,单单是开垦出来耕种的土地,就已经超过了三座城池那么大了。
这么大的地方,若是想要隐瞒,周围的驻军都需要几十万人才行。
蓝昭也没有要隐瞒的意思,毕竟也没有必要隐瞒。
而且蓝昭已经命人开始指导,三种新粮种的培育方法,以及产量,和如何保存。
想要打探这些事情,对于朱允炆而言,并不是太难。
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虽然高,但保存起来,却要比玉米难得多。
尤其是,倭国这里降水量比较大,到了冬天的时候,又极其的冷。
这就更加大了保存的难度。
所以朱允炆最想要的,反而是产量最低的玉米。
不过蓝昭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朱允炆清楚,纵然再怎么谈判,蓝昭也不会松口的。
所以他最终敲定了另一个条件——肥料的生产技术,他可以不要,但一个传国玉玺,只换一些土豆,实在是太亏了。
他要一万斤土豆,以及五十个懂得种植土豆的农家子弟,还有,五十万斤的肥料!
以后的肥料交易,蓝昭的价格不得高于大明内部的市场价格。
作为代价,朱允炆以后每年都会向大明进贡!
进贡,是藩属国的待遇。
朱允炆的条件,已经是降低到了很有诚意的地步。
蓝昭只是看了一眼,就点头同意了。
只不过,蓝昭提醒何福一件事情。
“农学院的弟子,会种植的,可不是只有土豆,他们是所有的农作物都有所研究,朱允炆这小子,是在这里耍心眼子呢,切不可上了他的当,送过去的农学院弟子,一定要注意筛选,保证忠心,保证底子干净,不会背叛的那种。”
时间紧迫,蓝昭也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来几十个只知道培育土豆的农学院弟子不是?
与其这样,倒不如筛选一个底子干净的,不会轻易背叛大明的农家弟子过去的好。
何福领命而去。
何福离开没多久,道衍来了。
在大同城内,深入简出多年的道衍,第一次到远离塞外的地方来见蓝昭。
蓝昭给他倒了杯茶,让他先润润喉咙。
蓝昭现在已经二十八岁了,道衍的身体状况虽然也还挺不错的,但长时间的赶路,对于道衍而言,已经是有些承受不住了。
顾不得和蓝昭客套,将茶水一饮而尽后,道衍从怀里摸索出来一封密信。
“大人,燕王殿下已经识破了贫僧在江南留下的替身,现在来信要见大人和贫僧一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