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奏书,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
“很好!咱会让人将奏疏转交户部,择日召集太子与六部尚书共同议事,依此奏疏尽快拿出可行之法。”
朱元璋亲口所说,即相当于拍板了。
蓝昭心中不免窃喜。
只是这么做,相当于打朱标的脸。
被他否决的奏疏,又被他老子亲口同意,放在以前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标见和蓝昭理论无果,干脆径直找到上书房。
心态与情绪,都变得很不平稳。
“父皇,小昭这次是在一味的迎合圣意!”
“您难道没看出他的意图?他是想圈地!他是想敛财!”
“儿臣所说,可能有些过激,但儿臣仍然要说,这道奏疏乃祸国殃民之策!”
朝廷事务,自从废除中书省、丞相制过后,都是由朱家父子共同处理。
向来朱标占六成,朱元璋占两成,而余下两成则是分担给六部尚书。
这不代表朱元璋忘了怎么处理朝政。
“标儿,为父没几年活头了。”
“在死之前,不求彻底剿灭北方的残元余孽,也是想为你登基之后少一些苦恼。”
“为父也知道,蓝昭提出的‘地产兴国’风险极大,可只要实施得当,十年之内大明国力将会空前强盛,二十年之内远迈汉唐。”
“到时候,受益的不还是你?”
朱元璋当乞丐时,过够了苦日子。
当皇帝,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奢靡,更是深刻领会到治国的不容易。
但凡能够解决“钱”带来的问题,就已经算功德一件了。
好处明晃晃在那里摆着,朱标不愿意接受的原因,就是他带着一种预见性的目光去看待。
有时候,看的太远,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的态度也很简单。
“咱们父子俩,现在还需要让蓝昭去办事。”
“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朝外,他都能替咱们解决不少麻烦。”
“这件事情可以尚且试一试,即便日后感觉到不对劲,也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
这便是皇权的恐怖之处。
可真要到了下旨赐死的时候,朱标又会变得很不忍心。
事已至此,没办法继续挽回,但朱标还是想劝蓝昭主动放弃“圈地造房”的想法。
俩人刚刚大吵了一架。
朱标也拉不下脸面再去找蓝昭,而是去了妹妹朱静镜的寝宫。
“皇兄?你怎么来了?”
朱静镜略感意外,端庄地站起身来行礼。
朱标温和笑道:“妹妹免礼,兄长来找你是为了别的事情。”
“你和小昭的关系素来不错,能否帮兄长劝劝他,别把路给走的太死。”
“他想要实现心中抱负,不管是作为兄长还是作为君主,我都会选择支持他,但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朱标知道。
只要这道国策推行下去,大明的经济体系就会得到变革。
如果翻遍史书,就会找到共同点,向来掀起变革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譬如商鞅变法,到头来却是被车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