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4章 风波起(2)(1 / 2)

政事堂内,丞相苏良,御史大夫诩衡,廷尉李斯下了早朝后,便在此相商地方郡守相互轮转之事。

“李大人,这郡县制乃是由你提出,不知你有何完善之法?”丞相苏良问道。

李斯乃是坚定的皇党,不参与乾皇诸子之间的争斗,所以丞相苏良直接公事公办的问道。

“禀丞相,大乾重儒,儒道重孝道,官员虽要异地为官,但也不能范围过大,若是南官北调,或是北官南调,不仅仅官员本身会水土不服,而且也不利于官员自身在家行孝。”李斯说道。

“那不知李大人有何良策?”御史大夫诩衡问道。

“对于这仕宦避本籍制度,在下有两点建议。”李斯说道。

“不知是哪两点?”丞相苏良说道。

“第一,对于官员避开本籍为官,若是郡守,当避开本郡,若是县令,当避开本县。”李斯说道。

“不错,此举完善了太子之策。”丞相苏良夸赞道。

“那轮换制度呢?”御史大夫诩衡再次问道。毕竟官员的轮换制度才是本次乾皇交给他们的任务。

“在下认为,郡守之职位可三年为一届,届满接受朝廷考评,可根据考评结果,或是升任中枢,或是平调其他郡县。

不过这调任也是同样,在没有特殊情况的下,调任范围不需要太大。”李斯说道。

其实李斯如此安排,也有私心。

如此安排,秦王府的势力范围便能够得以稳步向外扩张,而非将秦王府官员调入一块孤立无援的飞地,导致他们必须耗费巨大心力去掌控局势。

如此安排不仅有利于秦王府的发展,更能确保地方治理的稳定和高效。同时也能避免官员因长期在一地任职而形成地方势力,影响中央集权。

这样的轮换制度既能保证官员的流动性,又能让他们有足够时间熟悉当地情况,更好地履行职责。

“好,李大人深思熟虑。”丞相苏良说道。

“李大人果真是我大乾的肱股之臣啊!”御史大夫诩衡说道。

他们二人对李斯的提议表示赞同,并认为他的想法很有远见。

正如李斯所担忧的那样,如果秦王府麾下的三郡郡守全部被轮换,那么太子与楚王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

这将导致整个朝廷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他们这些大臣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如果按照李斯的建议去实施,虽然会引起官员的大规模调动,但至少大部分官员仍能留在自己原来的势力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每个皇子的势力范围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最终谁能够保住或者扩大自己的地盘,就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策略了。

三人相商,最终决定将原武都郡郡守孙连城调任天水郡,原广魏郡郡守卫哲调任安定郡,原新平郡郡守宋天明调任右扶风,原右扶风林书鸿调任武都郡。

这调令由三人商议后最终汇报乾皇,乾皇点头同意便执行下去。

这一纸调令,大乾太子与实力最强的三王之间便互有领地牵扯。一下子几家欢喜几家愁。

太子府内,太子萧恒对姚广孝说道:“可惜了,不仅没将手下安插到西北,还丢了一个右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