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0章 趁机夹带一场官制改革(2 / 2)

至中平五年,张举张纯等乱贼愈发猖獗,刘焉奏请先帝设立州牧、并自请为益州牧,天下各州才渐渐有了州牧。但州牧设立之初,只有宗室重臣可以担任。

后来朝廷陵迟,天子蒙尘,尤其是在长安大乱、狼狈东归那两年,为了争取更多方伯承认朝廷、天子才不得不拿出越来越多的州牧之位,给外姓之人。

而如今天下诸侯,皆已中分,非拥曹则拥刘,再无中间摇摆之人的容身之地。既然如此,主公可大大方方上书陛下,言明滥开州牧这个口子的害处。

请陛下到此为止,将来不再授予外姓之人州牧之位。此前已经为州牧的,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可以承认。同时,恢复刺史的权力、回到桓灵之前的监察状态。

而对于军、政之权,可于州一级另设其他二使。或名为防御使,或名为布政使,与刺史并列。如此郡县两级,依然可以一人独掌全权,州一级,却有三人制衡,可免诸侯割据之祸将来重现。”

关于州一级分权、以逐步解决割据问题,诸葛瑾内心显然是早就想了很多了。作为穿越者,他有太多的答案可以抄。

汉朝的州牧制度,肯定是不长久的,本就是大乱之世的临时产物、不得已措施。

隋唐的节度使制度,基本上也没好到哪里去,必须再往下挖,才能勉强找出防止州级权力过于垄断的问题。宋和明各有利弊,倒是没必要强行分出高下。

诸葛瑾也不想一下子步子迈太大,就劝刘备改制先从军事和内政的分离开始。

而且眼下天下诸侯差不多都站了队了,这种改制还披上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外衣,暂时尽量不去触及既得利益。

应该说是相对阻力最小的了,也不至于把某些摇摆者逼到敌对面去。

刘备听完,果然觉得耳目一新:“此法倒是有点意思……若真能解决地方尾大不掉之患,那先生就是大汉的恩人。不过,此法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幽州开始,果真稳妥么?

孤以为,事情还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一个好的开始契机,这方面也不可不慎呐。”

一旁的诸葛亮、庞统也不由开始头脑风暴,顺着诸葛瑾的思路往下推演、代入目前的环境。

不一会儿,诸葛亮率先想明白其中妙处,喜不自胜地为大哥分析背书起来:

“主公!按照大哥所言,此法在这个时机开始推广、而且从幽州开始、从子龙开始,还真是非常适合!

主公请想:首次被分权为防御使、布政使的官员,应该是谨慎谦退之人。若是一上来就遇到心高气傲之人,觉得在他之前、一州方伯都是州牧,从他开始却成了防御使,难免生出芥蒂。

而子龙素来淡泊名利,不争荣辱,由他来扮演这第一个对新法服软之人,非常合适,而他也确实从一郡太守升为了一州防御使,事实上是升官的,并没有亏待他。

加上他是越过了益德得到此位,如此还可以安益德之心。主公可以暗示:若是让益德执掌地方,以主公之信赖,必然托付以州牧之权,一如此前对家兄与云长那般。

就是因为益德在荆南也极为重要,脱身不得,只能让子龙去,才略压半级,为防御使。而且如此一来,主公未来也可在荆州另设防御使,由益德担任,反正这个官职是新设的,跟刘表不重叠,没有冲突。

其次,此番从幽州开始,设置布政使,也有其必要之处。往年内地各州,都以州牧执掌军政大权,军队所需钱粮,也都靠州牧征税、本地百姓缴纳而来,以此养兵。

但幽、并、凉三州,自桓灵以来,就无法做到驻军开支自给自足。这些边州需要朝廷输血,转运大笔钱粮,才能维持军队扛住乌桓、鲜卑、匈奴之祸。

仅中平年间,幽州每年需要友邻各州转运两万七千万钱军费,才能维持军队。其中冀州承担两万万钱,青州承担七千万钱,所以幽州人养兵的钱,不是出自本州税赋。

如此,只靠州牧之职权,又如何能养得起部队?在大汉已经四分五裂大乱的情况下,幽州没了南边的州输血,其军必然粮尽瓦解。

此时主公设置布政使,完全可以找一个由头:那就是布政使不仅仅要管原本州牧那部分民政事务,还要负责沟通朝廷中枢、协调友邻各州转运钱粮以养兵,解决过去十五年来,幽州没有稳定的外部钱粮养兵的弊病。

而既然这个布政使的初设,是为了给幽州人送钱而非要钱,幽州人又岂会反对?我们从一个要钱的州开始试点,阻力最小,把这个方式磨合熟练了,将来再徐徐平移到其他不用向外要钱的州,已经是最稳妥的做法了。”

“好算计!这么一说,从幽州开始,从子龙开始,从此时开始,这分设布政使、防御使的变法,倒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占了。”刘备恍然大悟,看向诸葛亮的眼神也再次变化,然后又忍不住看了一眼诸葛瑾,笑骂道,

“你们兄弟这是早就串通好了说辞吧?”

诸葛瑾略微有些懵逼,只能苦笑着说:“天地良心,真没有串通,刚才那番设想,都是我临时起意。舍弟也只是受我之言启发,一时举一反三……若是要串通,岂会如此生硬?”

刘备一想也是,大笑道:“这倒也说得通,以孔明之智,一点就透本就不奇怪。而且以你们兄弟之智,要串通岂会这么明显。”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