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章 周校长(1 / 2)

李教授看出奉兴的为难,但也不得不考虑这个机会,“好吧,我理解你的顾虑。不过,虽然现在还需要验证,但你的想法已经点亮了我们的眼睛。相信很快就能进入实验阶段。到时再做公开也不迟。”

众人纷纷表示理解,但奉兴感觉他们的眼神依旧充满探究和质疑。他一直希望能静静做研究,不想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现在,他必须尽快完成这项工作,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节奏。

第二天,奉兴在实验室加班加点,一边进行模拟和数据分析一边深入思考。他决心尽快得出结论性的结果,这样他就可以在没有过度关注或压力的情况下分享自己的发现。一点一点地,答案开始像拼图一样就位。似乎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在他面前展开。。。校长周浩国的话令奉兴陷入沉思。作为一所高校的负责人,周校长当然重视这个机会带来的荣耀和影响。但作为一个基础研究者,奉兴更看重工作本身。

“校长,我明白这对学校而言是一个不错的宣传窗口。但是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我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奉兴说道。

周校长长叹一口气,“奉兴,我知道你追求的不是光环,而是真理。我们也无意打断你的脚步。但是,与其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不如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同行,吸收他人智慧共同前进。这对科学家来说难道不是最理想的状况吗?”

奉兴思考良久,点头同意,“您说的在理。知识应该是共享的。我会擎着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交流。但请给我一定时间确保研究结果,否则很可能引起误导。”

“很好,按你自己的节奏来。但这次机会不容错过,你需要一个实验平台。”周校长说,“要知道,科研不只是一个人的事业,更是集体的奋斗。”

奉兴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决定全力以赴,为随后的共享做足准备,也向同行伸出橄榄枝,共同在科学正路上并进。黄昏将至,西斜的阳光透过教学楼窗棂洒下斑驳长影。奉兴来到校长办公室,沉重的心情跟随疾步而来。

校长周浩国正独自查看文件,听见脚步转过头来,眼中是久违的喜色:“奉兴,请坐。”

“有件好事要告诉你,”校长语调欣慰,“下周我们学校将举办一个大型脑科学会议,许多国内外领军人士都答应出席。”

奉兴握紧的拳头松开了些,但更多疑问涌出心头。校长似看出了他的忧色,继续道:“会议的目的是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有机会让更多人知晓你的杰出贡献。”

“而且,”校长眼神坚定,“与华西坝达成初步联合计划,共建脑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你将有足够资源追求自己的研究兴趣。”

奉兴呼吸一滞。自从母亲病逝,他一直陷在自我怀疑与责任之间挣扎,如今校长的表示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校长,我......”他欲言又止。

校长微笑点头,“你值得这一切。去做你热爱的研究吧!”

夕阳西下,耀眼光芒透过高阁照亮奉兴的面庞。他决心投入新征程,为母亲,也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打开新的疗愈之路。眼看天色逐渐暗淡,校长办公室内,奉兴正与周浩国激烈讨论着。

周浩国微笑,缓缓说道:“机遇难寻,你该飞扬。展示研究无非为更多同道晓,获益医者无数。何须自卑?我们相信你定能成功!”

奉兴陷入思考。他知道校长是为学术与体系谋福祉,但自己内心世界尚难剖白。就在他犹豫之际,办公室门“嗞”地一声开了。

一身蓝色来客飞身而入,放下行囊后摘下头盔,原来是当红博士郭丽萍。“今日重逢,定助奉兴破解疑惑。”

她现身意味深长,给予奉兴独特信赖。校长也说:“这是机遇,你值得。”

奉兴握紧拳头,迟疑只一瞬。他看着两位先驱,突然明白——自己该用知识给予,而非囚于个人成见。于是,奉兴与众人并肩而立,决意赴日程,为生命科学贡献一滴浑水。下午2点,会议大厅已经坐满了来自不同界别的观众。

奉兴登上讲台,深吸一口气,输入密码启动PPT。

首屏是自己的个人简历,接着是GTRGD项目的起始—那片他初次发现的国土。他描述了那片古朴yet充满未知的土地,每一寸地表都凝固着未解之谜。

但解密必须从根本开始。奉兴讲述了对脑部活动机制的探究,由外部神经元记号到内在神经网络,他以生动的言语让听众率先体验到了脑海中的奥秘。但科学探索不该在理论中停留,必须要运用于实际。

奉兴深情道出了GTRGD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险峻的地形,不确定的气候,以及最难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但正是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他才领悟到思维的奥妙不仅在科技,更在于理解和包容。

最后一个PPT是他为GTRGD项目设想的蓝图。听众眼中跳动着星光,仿佛看到未来的雏形已然成形。掌声如雷,奉兴笑了,向大家问好,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项目日益走向完美。光阴如梭,三周后的演讲日再度来临。

会场内,学生们交头接耳,对奉兴演讲的质疑的兴趣充满期待。

奉兴深吸一口气,让视线逐一掠过每个面孔,坚定步上讲台。

他张口便是GTRGD材料独特的性质,生动描述其在各种极限情况下的表现,增进观众对难触性新材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