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5章 柴胡桂枝干姜汤(1 / 2)

宋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关键词:小便不利、但头汗出。(患者可以确定的症状)

回到讨论环节,李介宾跟孟超凡就这个方子开始讲解,两个人水平极高,所以一讨论起来,罗娜在一旁跟听天书的一样。

宋本150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关键词:心下硬、水浆不下。(患者可以确定的症状)

联系两条的,是下法,伤寒论里面大量的误治,最多的就是不该发汗的时候发汗,不该用下法的时候用了泻下法。

表现在这个患者身上,就是用了灌肠法。

针对这个灌肠,罗娜有意见,“用灌肠法很正常呀,大便不通,用灌肠通便很普通。”

“至于小便不利,那肯定是津液亏了,补液就行了。”

“至于头上出汗,那肯定是虚脱了嘛。”

“还有发热”

罗娜慢慢的有点讲不下去了。

李介宾对她温和的笑了笑,给她掰碎了先开讲原文条文:

“伤寒五六日的时候,已发汗而复下之”,太阳伤寒是没有汗,已经发过汗,然后又用过泻药。

五六天的时候,正是传半表半里的时候,正是由表传少阳病的时候。但是发汗不解之后,就要好好看一看了,到底是不是要用柴胡和解少阳。

古代医家有这么个陋习,遇着病先发汗,不好了就吃泻下,先汗后泻,这都是一种成套方案(约定俗成的错误套路)。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写了那么多的误治,说明这都是当时那些中医最容易犯的错误——好吧,就算是放到现在好像也是。

表没解,又泻下,就会使邪热内陷。

“胸胁满微结”。胸胁满是柴胡证、少阳病。“微结”者,里也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

李介宾用柴胡桂姜汤的一点体会,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于大便干是有利的。

孟超凡听到后有点疑问:“我在用经方的时候,大便稀会用干姜,大便干就用生姜”

确实,有人一看这个方子里又有干姜,又有桂枝,觉得这是个偏温的方药,其实喝了之后大便会稍溏,用这个方药都要泻的。

注意仲景用词,“微结”,是里微有所结,不是结得厉害,不是像阳明病或者像结胸证结得那么凶。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已发汗而复下之”就丧失津液了,所以小便不利,同时也有气上冲的关系,导致小便也不下行。这是两种问题了:一个是津液丧失得多;一个误下后有气上冲。气往上冲,就诱之水上而不下,所以有小便不利。

津液丧失得多,这一点罗娜说的也没错,补液的话应该也是有用的。

但是这里体现出来的中医的优越性就在于,补液解决不了整个症候群,这是一堆症状,有联系的连锁反应,西医西药一项一项的来,而中药却可以通过配伍应用,一波流全带走。

“渴而不呕”,微结,里头有热,则渴。胃里头没停水,则不呕。内里没水,有热。